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43.764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創傷、外傷。如:「刀瘡」。《三國演義》第五五回:「大叫一聲,金瘡迸裂,倒於船上。」
洪水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像情境,而非現實生活。相較於現場洪水法,想像洪水法能夠處理所有類型的焦慮情境是其優點,對於一些真實的創傷事件(例如墜機、強暴、水災、火災等),使用現場洪水法有其倫理上和實施上的困難與限制。謹慎地使用想像洪水法,能在不引起反效果的情況下重建創傷情境。例如墜機事件的生還者多半可能有多種衰弱症狀,他們可能會常做惡夢、腦海時常出現災難的場景、可能開始不敢搭飛機,嚴重者甚至不敢乘坐交通工具,或是產生痛苦的情緒,像是罪惡感、焦慮、憂鬱等等,在行為治療中,洪水法...
彌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補足。[例]心靈上的創傷是無法以金錢彌補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5.創傷。通「痍」。《左傳.成公十六年》:「子反命軍吏,察夷傷。」《後漢書.卷四七.班超傳》:「每有攻戰,輒為先登,身被金夷,不避死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創傷。《說文解字.疒部》:「痍,傷也。」《史記.卷八八.蒙恬傳》:「天下之心未定,痍傷者未瘳。」
rts Therapy 參考資料1. Malchiodi, C. A. (2012). 創造性治療:創傷兒童的實務工作手冊(許智傑、謝 政廷譯)。台北市:學富文化。p.11-142. 楊淑貞(2010)。創傷復原與療癒歷程之探索:以表達性藝術治療爲例。台灣藝術治療學刊,2(1),73-85。
包比(J._Bowlby)的依附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bidinal)的驅使下,對於不同物件的注視,會使先前的依附打破;若依附未能有效的打破,就會對人造成創傷,可能會導致精神病。然而,依附理論卻認為:成長中的兒童並不需要打破原來的依附,而是: 學習在之前建立的依附關係中變得更為主動, 新的依附的增加,並不一定需要打破先前建立的依附關係。 陌生情境(strange situation) 依附類型 安全依附型(Secure attachment)一個安全依附型的小孩在陌生情境中,當媽媽在身邊的時候可以自由地探索環境,和陌生人互動,當媽媽離開時可能會難過哭泣,當媽媽回來時,小孩會...
佛洛依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超我),受到壓抑得不到紓解的衝動而透過夢、失語等形式來尋求滿足。弗洛伊德相信一個人如果以前曾經有一些創傷性的事件而引致心理有問題,只要他能夠知覺地再將那事重演一次,並將本我、自我和超我作回平衡的處理,那麼問題就會解決。 夢 佛洛伊德認為「夢是一種在現實中實現不了和受壓抑的願望的滿足」。他更大膽地認為這些實現不了和受壓抑的願望多半是和「性」有關的。夢是一種潛意識的活動,由於人的心理防衛機制把人的本我願望壓抑下去,在潛意識的活動中的主要內容被壓抑的願望並非是直接表達於夢中,而是通過扭曲變作為像徵的形式出現,故夢都是像徵的。...
眼動心身重建法(EMDR)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眼動心身重建法之簡介1.1 治療的八個階段2 關鍵字3 參考資料 眼動心身重建法之簡介眼動心身重建法是行為治療取向,是由Franch Shapior於1990年代創建。結合了想像洪水法、認知重建法與配合規律眼球運動及對大腦進行雙測刺激,功效為治療個案在創傷事件中所承受的壓力與記憶,目的是幫助個案重建因為創傷事件所帶來的認知與訊息處理歷程,並改變個案情緒、認知及生理對創傷
瘡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創傷、傷痕。《抱朴子.外篇.自敘》:「弟與我同冒矢石,瘡痍周身,傷失右眼。」也作「創夷」。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