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5.128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中央山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山峰1. 南湖大山2. 中央尖山3. 畢祿山4. 合歡山5. 東郡大山6. 秀姑巒山7. 關山8. 卑南大山9. 大武山 中英文關鍵字中文關鍵字:中央山脈英文關鍵字:Central Mountain Range 參考資料1.徐美玲。台灣的地形,2008年一版,頁59-60。遠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沈葆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875)提出開山撫番,即打破臺灣前山後山的阻隔,分成北、中、南三路開山。南路:一由鳳山的赤山越山至卑南(臺東),一由社寮循海岸東行到卑南;中路:由彰化的林圯埔越山至璞石閣(玉裏);北路:自蘇澳沿海岸至奇菜(花蓮),均在一年內完成。 人口遷移政策的改革沈葆楨提出三項改革:第一,廢除嚴禁內地人民渡臺的舊例;第二,廢除嚴禁臺民私入“番界”的舊例;第三,廢除嚴格限制“鑄戶”、嚴禁私開私販鐵斤及嚴禁竹竿出口的舊例。這些改革的目的是:使大陸人民得以向臺島自由...
原住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指某地區原先定居的族群。目前官方認定的臺灣原住民包含有阿美族、泰雅族、排灣族、布農族、卑南族、魯凱族、鄒族、賽夏族、雅美(達悟)族、太魯閣族、撒奇萊雅族、邵族、噶瑪蘭族、賽德克族、拉阿魯哇族及卡那卡那富族等十六族。
阿美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臺灣地區原住民族之一。「阿美」(Amis)本是卑南族對其稱呼,意為「北方人」,花蓮地區族人則自稱邦札(Pancah)後來遂為本族的通稱。主要分布在花蓮、臺東、屏東之平地行政區。社會是典型的母系、母權社會,經濟以農耕為主。有泛靈信仰,每年有三個主要祭典:一是播種祭,每年春天舉行;一是捕魚祭,每年六月舉行;一是豐年祭,每年八月月圓時舉行。
九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九族一辭始見於〔尚書.堯典〕;經文為:「克明俊德,以親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協和萬邦;黎民於變時雍。」由此可以看出帝堯的治國理念,重視道德教化;從正己修身做起,以明德為修身之本,能明德才能與近親族人和睦相處,再推及全國百姓,寰宇萬邦,呈現各國和平共處、萬民歸心的昇平景象。在從個體通往群體的過程中,親九族是重要的步驟。
  「九族」的涵義,漢代儒家學者有二種解說:一是〔今文尚書〕學者夏侯氏、歐陽生,認為九族是異姓親族,即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一是〔古文尚書〕學者馬融、鄭玄,認為九族是同姓親族,從己身起算,上至高祖,千及玄孫,即高祖、曾祖、祖、父、己、子、孫、曾孫、玄...
大庄事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故事1888年8月2日台東直隸州所屬的里壠庄即新開園府的漢人移民者及平埔族人,因為卑南撫墾局委員雷福海等官員的壓榨及欺凌婦女,乃率眾700餘人到大庄局殺害委員雷福海、司事翁源、局書何茂、王升並局差、局勇等,而爆發所謂的「大庄事件」。啟示的平埔族包括:迪階、馬魯零、觀音山、大庄、頭人埔、萬人埔、李仔坑、石碑、里坑、公埔、新開園和里壠等十二庄(以上各庄即今日台東縣關山鎮、池上鄉及花蓮縣的富里鄉一帶)。制8月5日起事之平埔族人已攻入台東平原,並與呂家望社(今屬卑南<...
高山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臺灣原住民族正名前的舊稱,為相對於平埔族的稱呼。漢族移民稱居住於平原地區的原住民叫「平埔族」,對居住於近山地區或山區的原住民則稱為「高山族」,日治時代稱為「高砂族」。居住在平原地區的平埔族,因較早接觸漢人文化、與漢人通婚融合而難以區分,相對而言,高山族則保存較多傳統的語言及文化,昔日多以初級農耕兼漁獵為生。參見「原住民」條。
考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將古代遺留下來的古蹟、器物或文字資料等詳加考察,以推究古代人類事蹟與文化。[例]林教授打算帶領學生到臺東的卑南遺址考古。
原住民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年八月)由中華民國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認可的原住民族共14族。分別為阿美族、泰雅族、排灣族、布農族、卑南族、魯凱族、鄒族、賽夏族、達悟族(雅美族)、邵族、噶瑪蘭族、太魯閣族、撒奇萊雅族、賽德克族。目前原住民族約有五十二萬人,占台灣總人口比例約百分之二,(註三)阿美族、泰雅族、排灣族、布農族、卑南族、魯凱族、鄒族、賽夏族、達悟族這九族,在日治時期就已經由日本政府認可;之後邵族於2001年由行政院正式核定為台灣民族的第十族;2002年噶瑪蘭族經核定為第...
古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遺留下來的器物。[例]考古隊在臺東的卑南遺址挖出許多古物,可供學術界參考研究。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