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仰人鼻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地廣物豐,為首的韓馥生性怯懦、才能平庸,不如想辦法把它奪過來吧!」逢紀並建議袁紹鼓動北方的公孫瓚帶兵南下,韓馥一定嚇得手足無措,再派人去向他遊說,分析目前情勢對他不利,而袁紹有才幹,不如把冀州讓給他,既可保全性命,又可以得到讓賢的美名。果真韓馥聽了說客的話,答應將冀州讓給袁紹。韓馥的部下聞訊趕緊勸阻說:「我們冀州雖地處偏遠,但也有百萬兵力,糧食夠吃上十年,袁紹算什麼!他的實力根本比不上我們,還得『仰我鼻息』,靠我們支援才能存活,像個嬰兒一樣,一旦停止餵食就會餓死,根本沒有自行生存的能力,為何還要將土地讓給他?」但怕事的韓馥根本聽不進去,不管多少人勸他都沒有用,最後還是將位子讓給了袁紹。後來「仰...
罪魁禍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師孟是遺孽,呂文煥是亂賊。呂文煥問文天祥為何這麼罵,文天祥馬上痛斥呂文煥說:「你引狼入室,帶領蒙古軍南下,叛逆誤國,讓國家遭遇如此不幸,這樣的『罪魁』,你不是亂賊誰是亂賊?小孩子都罵你,何止只有我罵你!」後文天祥督諸路軍馬抗元,兵敗被俘,英勇就義。 「禍首」一語見於《東觀漢記.卷一五.申屠剛》。周武王滅商後,分封魯地予周公,但周公一直未到封地。武王死後,這裡的淮夷、徐戎同時叛亂,周公東征平定了叛亂,穩定了局勢。周公因為輔佐年幼的成王,無法到封地,為了預防「禍首」再度俟機為亂,便讓他的兒子伯禽代他受封,讓伯禽鎮守這一地區,並要他鞏固和擴大自己的勢力,成為周王朝強有力的後盾。後來這兩個詞語被合用成...
造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拜訪。[例]他昨日南下造訪好友,兩人相談甚歡。
劉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稅,「與民休息」;凡民以飢餓自賣為奴婢者,皆免為庶人;士兵復員,免其徭役等。秦亡以後,漠北的匈奴乘機南下騷擾漢朝北方邊境。前201年,韓王信投降匈奴。前200年,在北伐匈奴時,劉邦自己亦被冒頓單于30萬騎圍於白登(今山西省大同)。後用陳平之計,賄賂匈奴閼氏才得以脫險。又接受婁敬之策,開始了與匈奴的和親政策。在評論自己為何能打敗項羽奪得天下時,劉邦曾說:「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饟,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
玄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塔什干)、颯秣建國(今撒馬爾罕城之東)、蔥嶺、鐵門。到達 貨羅國故地(今蔥嶺西、烏滸河南一帶)。南下經縛喝國(今阿富汗北境巴爾赫)、揭職國(今阿富汗加茲地方)、大雪山、梵衍那國(今阿富汗之巴米揚)、犍雙羅國(今巴基斯坦白沙瓦及其毗連的阿富汗東部一帶)、烏伏那國(巴基斯坦之斯瓦特地區),到達迦濕彌羅國。在此從僧稱(或作僧勝)學《俱舍論》、《順正理論》及因明、聲明等學,與毗戌陀僧訶(淨師子)、僧蘇伽蜜多羅(如來友)、婆蘇蜜多羅(世友)、蘇利耶提婆(日天)、辰那 羅多(最勝救)等討信紙佛學,前後共2年。以後,到磔迦國(...
凝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液體變成固體或氣體變成液體的現象。[例]南下的強烈寒流,把湖面的水凝結成一層薄冰。
關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文化把這一段故事叫做“千裡走單騎”。 鎮守荊州劉備投靠劉表,屯兵於新野。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南下,劉備南逃,另遣關羽乘數百艘船駛向江陵會合,但劉備於途中被曹操軍追至,幸而關羽駛至漢津,一同乘船至夏口。劉備聯合孫權擊敗曹操後,曹操留曹仁等防守荊州 (古代)|荊州,於是劉備又與孫權大將周瑜夾攻曹仁,命關羽絕北道斷曹仁後路。待劉備取得荊南,關羽被推為元勛,受封襄陽太守、盪寇將軍,這其間襄陽實為曹操勢力範圍,由樂進駐守,所以關羽駐於江北。劉備平定蜀地後,以關羽董督荊州事,授權掌管荊州地區劉備控制的部分,包括荊州南部四郡和...
正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適逢、正好是。[例]北半球的深秋正值南半球的暖春,不少候鳥紛紛南下避冬。
李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徂徠山,與孔巢父等五人時時酣飲,號稱竹谿六逸。其間曾回漢、襄一次,並且北遊東都、南陽,返東魯不久,又南下吳越,遇到道士吳筠。天寶元年(公元742年)在南陵奉召入長安。下面所選《五月東魯行答汶上翁》,可見他有信心從正道入仕;《南陵別兒童入京》更活現了奉召入京時的高與若狂,也反映了他對功名富貴的熱衷。四、在長安(742-744年)李白隨同道士吳筠到長安,又因玉真公主、賀知章等人的推薦,經唐玄宗親自召見,任為翰林供奉,以“布衣侍丹墀”,而沒有正式的官職。他以經世王佐之才自命,玄宗則以文學侍從看待,常常被召喚去做一些所謂“應制”...
英雄無用武之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個英雄身負高強武藝,卻沒有可以施展的地方,自然是相當鬱悶不得志,所以「英雄無用武之地」便是形容一個人雖有才能,卻沒有施展的機會。《三國志.卷三五.蜀書.諸葛亮傳》記載了諸葛亮於赤壁之戰前遊說孫權的經過。當時曹派大軍南下,攻下荊州,逼近東吳,情勢危急,諸葛亮請求孫權出兵,與劉備合作,共同抵禦曹軍。言談中,諸葛亮說劉備兵敗逃亡,雖是英雄,但迫於形勢,使得才能抱負無法施展,正是「英雄無用武之地」。「英雄無用武之地」多用於慨嘆,可以自嘆,也可以嘆人或物。例如:「我的專長雖是籃球,但只要隊友不能合作,也就英雄無用武之地了。」此是自嘆。至於嘆人、嘆物,後列「用法說明」諸「例句」,皆屬之,可以參看。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