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73.579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變葉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ceae)變葉木屬(Codiaeum)(註1)園藝分類:常綠灌木或小喬木原產地:東印度、爪哇、澳洲及南洋群島等地區葉色:黃色、紅色、紫紅色、橙紅色、綠色、黃褐色等,變葉木之葉色幾乎囊括了所有色彩觀賞期:全年用途:切花、盆栽、花壇、庭園單櫃和綠籬露地等栽培花語:嬌豔 介紹大戟科 (Euphorbiaceae)變葉木屬(Codiaeum)的變葉木,為常綠性灌木或小喬木,其原產於東印度、爪哇、澳洲及南洋群島一帶。因其葉片富有變化,故被稱為「變葉木」,又因...
陳千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台灣特別志願兵」,1943年9月30日赴南洋參戰,前後四年親身經歷太平洋戰爭,並成為戰俘,輾轉於南洋群島的戰場與集中營,直到戰後一年的1946年才被遣返台灣。這次戰火經驗,不僅在陳千武的左手臂上留下永遠的傷痕,同時也一輩子烙印在這個殖民地子民的心中。  1967年起,以此太平洋戰爭經驗,陸續創作一系列小說,1984年集結出版《獵女犯》,1999年改版為《活著回來—日治時期台灣特別志願兵的回憶》就是記錄這段台灣志願兵的太平洋戰爭經驗,同時也是一個作家對戰爭、人性,以及生命本質最深沈的思索。作品以詩為主,兼及小說評論。詩...
海洋歷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貿易活動蓬勃發展。例如:明朝的皇帝曾經多次派遣鄭和率船隊到海外宣揚國威,並加強與各國的貿易,先後到達南洋群島和印度洋一代,最遠還到達非洲的東岸。十七世紀初期,荷蘭人和西班牙人為了爭奪海上的勢力,先後在台灣南;北部建立海上貿易據點,也開啟了台灣與西方文明的接觸。並且說明「羅盤」的來源與功用,指出「中國人改良指南針而成的指項工具,運用在海上航行,提升航海的技術」也指出航海最基本的條件,「學會看航海圖和使用羅盤的方法」。 三、習俗傳說在習俗方面都集中在健康與體育領域中,提到「海島國家飲食較為清淡」。另外也描繪出十五、六世紀船長...
桓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入台灣製麻會做機械工,次年即被徵調為「台灣特別志願兵」,前後四年,經歷太平洋戰爭,並成為戰俘,輾轉於南洋群島的戰場與集中營,至戰後一年,一九四六年,被遣返台灣。這次戰火經驗,不僅在陳千武的左手臂上留下永遠的傷痕,同時也一生烙印在這個殖民地子民的心中。一九四六年六月,即吳濁流創刊(台灣文藝)之後兩個月,陳千武鑒於台灣新詩園地的缺乏,與中部作家詹冰、林亨泰等人創設「笠詩社」,發行同人雜誌(笠詩刊),為戰後本土詩社的先聲,至今仍在持續發刊中。一九七六年,陳千武創辦台中市文化中心,成為台灣各地文化中心的濫觴,該中心其後改稱<文英...
勞燕西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東飛伯勞歌〉或成於齊、梁之前,不知其作者及確實年代。伯勞和燕子都是夏侯鳥,主要分布於日本、韓國、大陸地區東北等地。每年七夕過後,北方天氣開始轉涼,食物短缺,牠們就會遷徙到南方的浙江沿海、臺灣、菲律賓及南洋群島避冬,兩者分布的範圍大致相同,但古代住在華北平原一帶的人,只有在七夕之後的一個多月內,才會看到大量的伯勞和燕子同時飛來。所以他們覺得伯勞跟燕子就像織女跟牛郎一樣,一整年難得見面一次,好不容易碰面了,馬上又要各自南飛。後來「勞燕分飛」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別離,多用於夫妻、情人之間。
馬來群島(Malay Archipelago)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西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指中國大陸西南方的南洋群島一帶。《明史.卷三○四.宦官傳一.鄭和傳》:「永樂三年六月,命和及其儕王景弘等通使西洋。」
海南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島名。位於廣東省南部,處南海中,隔瓊州海峽與雷州半島相望,面積三萬二千一百九十八平方公里。為大陸地區第一大島,南控南洋群島,形勢重要。也稱為「瓊州島」。
人心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植物名。山欖科人心果屬,常綠小喬木。高達四至八公尺,葉互生,具細柄,呈橢圓狀披針形,初時有茶褐色絨毛,後漸平滑無毛。花細小,生於枝頂葉腋,黃白色。果實為漿果,呈心臟形,狀大如梨,果肉褐色,多汁甘美,可供食用。樹脂為製造口香糖的主要原料,樹皮具有收斂、解熱的功效。原產於熱帶美洲,菲律賓、南洋群島、大陸地區廣東、臺灣嘉義等地均有栽培。
肉豆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植物名。肉豆蔻科肉豆蔻屬,常綠喬木。葉互生,橢圓狀披針形。夏開花,雌雄異株,總狀花序花疏生,黃白色。果實肉質,圓或梨形,成熟時二裂,種子具緋紅色假種皮。假種皮香味甚烈,可製香料。產南洋群島。也稱為「肉果」。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