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王之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688~742)字季凌,原籍晉陽(今山西太原市)人。其高祖時遷至絳郡(今山西新絳)。曾任衡水主簿。工詩文,聞名一時,與高適、王昌齡齊名。為詩情致暢雅,得齊梁之風,每有所作,樂工輒取以被聲。其詩文今多散佚,僅有絕句數首傳世。
王羲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生平2 簡介3 評價4 著作5 相關教學資源 生平王羲之(303年-361年),字逸少,號澹齋,原籍琅琊臨沂(今屬山東),後遷居山陰(今浙江紹興),中國東晉書法家,有書聖之稱。為南遷琅琊王氏貴胄,後官拜右軍將軍,人稱王右軍。師承衛夫人、鍾繇。著有《蘭亭集序》。 簡介其書法尺牘散見於唐臨諸法帖、十七帖、日本的喪亂、孔侍中等名品。其子王獻之亦為書法家。王羲之的書法實踐,變當時流行的章草、八分為今草、行書、楷書,是書體轉換時期平地而起的高峰。 評價梁武帝蕭衍評其書曰:「王羲之書,字勢雄逸,如龍跳天門,虎臥鳳闕。」唐太宗...
白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1226~1306)字太素,一字仁甫,號蘭谷,元河北真定人,原籍隩州(今山西河曲縣)。自幼聰穎,善默記,早年習詩賦,後精於度曲。其詞風受宋詞豪放派影響,但亦有婉麗之作,內容多為懷古、閒適、詠物與應酬。散曲內容大抵是嘆世、詠景和閨怨之作。與關漢卿、馬致遠、鄭光祖合稱為「元曲四大家」。著有《天籟集》,雜劇創作有十六種,現留存者,僅剩《梧桐雨》、《牆頭馬上》、《東牆記》三種。
王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推薦王充才學問題等等。根據《後漢書•王充傳》與《論衡•自紀》,比較可靠的是:王充是會稽上虞人,祖先原籍魏郡元城(與王莽同籍)。他的為人與言論都很奇特,不同流俗。年輕時曾做過縣掾功曹等職位,但可能常與長官不合,而屢次遭到辭退(「仕數不耦」)。故勤於著述,抒寫懷抱(「徒著書自紀」)。晚年又任州治中職,後來可能因為老病而「自免還家」。七十歲左右,有感於年老衰病,故習練道家養氣服藥之術,著《養性》一書,為的是追求保命延年。《後漢書》本傳記其事云:「後歸鄉里,屏居教授。充好論說,始若詭異,終有實理。以為俗儒守文,多失其真,乃閉門...
龍應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生平2 觀點3 著作4 評價 生平生於1952年2月13日台灣高雄縣大寮鄉的眷村,而於茄萣鄉成長,為台灣著名文化人及公共知識份子。父親龍槐生原籍湖南衡山,在苗栗縣苑裡分駐所擔任所長,母親應美君來自浙江淳安,於戰後移居台灣,育有四子一女。龍應台自小在台灣苗栗苑裡長大,讀過苑裡國小、苑裡初中,通台語,後來搬家到台灣台南,為台南女中校友,1974年,畢業於國立成功大學外文系後,赴美國求學,獲堪薩斯州立大學英美文學博士。畢業後,曾任教於紐約市立大學、國立中央大學英文系、淡江大學、德國海德堡大學等。1984年於中國時報撰寫...
連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人名。(西元1878~1936)字雅堂,號武公,又號劍花。臺灣臺南人,原籍福建龍溪。擅寫詩文,精通史學,曾任職臺灣日報、臺南新報漢文部,民國元年入清史館工作。畢生致力於保存臺灣文獻,著有《臺灣通史》、《臺灣語典》、《臺灣詩乘》、《劍花室詩集》、《雅堂文集》等。
歐陽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生平:2 創作特色:3 文學評價:4 著作: 生平:歐陽子,本名洪智惠,1939年4月9日生於日本廣島,原籍臺灣省南投縣。。她的祖父洪火煉,原是臺灣的一位知名人士,日本佔據臺灣時期,把兒子洪遜欣(歐陽子的父親)送到日本東京帝國大學讀法律。洪遜欣畢業後留在日本,在廣島任職。後洪遜欣調去崗山工作,全家移居崗山,這才避免了1945年原子彈轟炸廣島的災難。抗戰勝利後,歐陽子隨父親一家返回光復後的臺灣。歐陽子在臺北第一女中讀書時,便開始對文學發生興趣,13歲就在報刊上發表散文,16歲開始寫詩。1957年秋天進入臺灣大學外文...
禮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用語。指禮拜佛、法、僧三寶,懺悔所造的罪業。《梁書.卷五一.處士列傳.庾詵》:「晚年以後,尤尊釋教,宅內立道場,環繞禮懺,六時不綴。」《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七九回:「即令家人等買棺盛殮,送回原籍。家人等循俗例,為之延僧禮懺。」今通稱為「拜懺」。
老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原籍、家鄉。如:「我的老家在竹南鄉下。」
林海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生平2 觀點3 著作4 評價 生平林海音(1918-2001)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臺灣苗栗,出生於日本大阪,長於中國北平,成就於台灣。林海音的父母曾渡日本經商,不久即返台,當時臺灣被日本帝國主義侵佔,其父不甘在日寇鐵蹄下生活,舉家遷居北京。小英子即在北京長大,北京城的種種影響了她的童年,日後也帶給她無盡的鄉戀。林海音畢業於北京城南廠甸小學、春明女子中學、北京新聞專科學校。她的父親在她12歲時離世,剩下她與母親一起照顧三位妹妹和兩位弟弟,擔任「世界日報」實習記者,與筆名何凡的作家夏承楹結婚,後來主持《聯合報》...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