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聚精會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詳,商初賢相。湯崩,其孫太甲無道,伊尹放諸桐宮,俟其悔過,再迎之復位。 (7) 呂望:指周初賢臣呂尚,字子牙,東海人,生卒年不詳。本姓姜,其先封於呂,從其封姓,故稱為「呂尚」。周文王出獵,遇於渭水之陽,相談甚歡,曰:「吾太公望子久矣。」因號「太公望」。載與俱歸,立為師。後佐武王克殷,封於齊,後世稱為「姜太公」。 (8) 明明:明舉賢才。 (9) 穆穆:威儀盛大的樣子。 (10) 列布:排列分布。 (11) 相得益章:互相配合,更能顯示出各自的優點。見「相得益彰」。
節衣縮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能薄1>飲食,忍嗜欲,節衣服,與用事僮僕2>同苦樂。趨時若猛獸摯鳥之發。故曰:「吾治生產,猶伊尹、呂尚之謀,孫吳用兵,商鞅行法是也。是故其智不足與權變,勇不足以決斷,仁不能以取予,彊不能有所守,雖欲學吾術,終不告之矣。」蓋天下言治生祖白圭。白圭其有所試矣,能試有所長,非苟而已也。 〔注解〕 (1) 薄:不重視。 (2) 用事僮僕:辦事的家僮和僕役。
縮衣節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能薄1>飲食,忍嗜欲,節衣服,與用事僮僕2>同苦樂。趨時若猛獸摯鳥之發。故曰:「吾治生產,猶伊尹、呂尚之謀,孫吳用兵,商鞅行法是也。是故其智不足與權變,勇不足以決斷,仁不能以取予,彊不能有所守,雖欲學吾術,終不告之矣。」蓋天下言治生祖白圭。白圭其有所試矣,能試有所長,非苟而已也。 〔注解〕 (1) 薄:不重視。 (2) 用事僮僕:辦事的家僮和僕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求見、求取。《史記.卷三二.齊太公世家》:「呂尚蓋嘗窮困,年老矣,以漁釣奸周西伯。」《漢書.卷八一.孔光傳》:「以為章主之過,以奸忠直,人臣大罪也。」
漁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年老的漁夫。《史記.卷七九.范雎蔡澤傳》:「臣聞昔者呂尚之遇文王也,身為漁父而釣於渭濱耳。」唐.羅隱〈別池陽所居〉詩:「雨夜老農傷水旱,雪晴漁父共舟船。」
十室之邑,必有忠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儘管只有十來家的小地方,裡面也必有講忠信的人。語出《論語.公冶長》:「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學也。」比喻到處有賢人。《三國志.卷二.魏書.文帝紀》:「十室之邑,必有忠信,若限年然後取士,是呂尚、周晉不顯於前世也。」《三國演義》第三五回:「豈不聞孔子云:『十室之邑,必有忠信。』何謂無人?」
飛熊入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周文王將遇太公呂尚時,夢見飛熊的事。見《史記.卷三二.齊太公世家》。後用以比喻君王將得賢臣輔佐。《封神演義》第二三回:「昔商高宗曾有飛熊入夢,得傅說于版築之間。」
陰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所圖謀而暗中策劃。《韓非子.存韓》:「韓秦強弱在今年耳,且趙與諸侯陰謀久矣。夫一動而弱於諸侯,危事也。」《史記.卷三二.齊太公世家》:「周西伯昌之脫羑里歸,與呂尚陰謀修德以傾商政,其事多兵權與奇計,故後世之言兵及周之陰權皆宗太公為本謀。」
潑水難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見於《後漢書.卷六九.竇何列傳.何進》、《喻世明言.卷二七.金玉奴棒打薄情郎》。 (2) 姜太公:呂尚,字子牙,周朝東海人,生卒年不詳。本姓姜,其先封於呂,從其封姓,故稱為呂尚。周初賢臣,年老隱於釣,周文王出獵,遇於渭水之陽,相談甚歡,曰:「吾太公望子久矣。」因號太公望。載與俱歸,立為師。後佐武王克殷,封於齊,後世稱為姜太公。亦稱為呂望、姜尚。〔參考資料〕 ■《後漢書.卷六九.竇何列傳.何進》苗謂進曰:「始共從南陽來,俱以貧賤,依省內以致貴富。國家之事,亦何容易!覆水不可收,宜深思之,且與省內和也。」進意更狐疑。紹懼進變計,乃脅之曰:「交搆已成,形埶已露,事留變生,將軍復欲何待,而不早決之乎...
電掣風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風馳電掣」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六韜》又稱《太公六韜》,相傳是西周時呂尚所著。呂尚,字子牙,本姓姜,周初賢臣。其先祖封於呂,從其封姓,故稱為「呂尚」。呂尚年老隱居,周文王出獵時,相遇於渭水之濱,得到文王賞識,相談甚歡,文王曰:「吾太公望子久矣。」因號「太公望」。文王立呂尚為師,後呂尚佐武王伐紂,建立周朝,封於齊。《六韜》一書採用周武王與呂尚的對話形式寫成,分為六卷,內容主要為有關治國、治軍與戰爭的理論。在〈龍韜.王翼〉篇中,周武王問呂尚:王者之師應該有哪些輔佐人才?呂尚認為一支強大的軍隊,應該有七十二位優秀的幕僚,並就其職掌及能力一一回答。論及陣前奮勇殺敵的將領時,呂尚說:「一個...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