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043.510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漁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年老的漁夫。《史記.卷七九.范雎蔡澤傳》:「臣聞昔者呂尚之遇文王也,身為漁父而釣於渭濱耳。」唐.羅隱〈別池陽所居〉詩:「雨夜老農傷水旱,雪晴漁父共舟船。」
3.《楚辭》的篇名。屈原作。原放逐江湘,憂愁嘆吟,遇避世漁父,假設問答以寄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捕魚。如:「漁業」、「漁民」、「漁船」、「漁獲」、「漁翁得利」。
以不正當手段獲得。如:「漁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野老的通稱。如:「漁父」。《文選.潘岳.藉田賦》:「有邑老田父或進而稱曰:『蓋損益隨時,理有常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用於句末,表示疑問、反詰的意思。《論語.顏淵》:「君子質而已矣,何以文為?」《楚辭.屈原.漁父》:「何故深思高舉,自令放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置於句末,表示疑問、反詰的語氣。同「歟」。《楚辭.屈原.漁父》:「漁父見而問之曰:『子非三閭大夫與?』」漢.王充《論衡.刺孟》:「沈同以其私問曰:『燕可伐與?』」
鷸蚌相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戰國策.燕策二》趙且伐燕,蘇代為燕謂惠王曰:「今者臣來,過易水,蚌1>方出曝2>,而鷸3>啄其肉,蚌合而拑4>其喙5>。鷸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謂鷸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鷸。』兩者不肯相舍,漁者得而并禽6>之。今趙且伐燕,燕、趙久相支,以弊大眾,臣恐強秦之為漁父也。故願王之熟計之也。」惠王曰:「善。」乃止。 〔注解〕 (1) 蚌:動物名。軟體動物門斧足綱。體軟有殼,大者長八九寸,能產珠,殼可製器。或稱為「二枚貝」、「蛤蚌」、「蛤蜊」。 (2) 出曝:打開殼晒太陽。曝,音,ㄆㄨˋ,晒。 (3) 鷸:音ㄩˋ,鷸目鷸科鳥類的通稱。種類繁多。嘴、腳均長,體格大小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下巴。指鼻子下面腮頰部分。《莊子.漁父》:「左手據膝,右手持頤以聽。」《新唐書.卷八三.諸帝公主列傳.高宗三女》:「主方額廣頤,多陰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侵奪。《莊子.漁父》:「諸侯暴亂,擅相攘伐,以殘民人。」《漢書.卷六四.嚴助傳》:「南夷相攘,使邊騷然不安,朕甚懼焉。」
莞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微笑的樣子。《論語.陽貨》:「夫子莞爾而笑曰:『割雞焉用牛刀。』」《楚辭.屈原.漁父》:「漁父莞爾而笑,鼓枻而去。」
隨波逐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隨波逐流」字面義是順著水流而行,引申為人順著環境潮流行事,最早的源頭是屈原的〈漁父〉一文。屈原是戰國時楚國大夫,後因受讒言被流放至江南,作〈漁父〉一篇以申己志。〈漁父〉使用設問的方式,假託一名江邊漁父與屈原對話,用以表達他不願同流合污的心聲。文中寫到屈原在被放逐後,披頭散髮,形容枯槁地在江邊行走。有一位漁父看到他,問他說:「您不是三閭大夫嗎?怎麼落得此地步?」屈原回答:「因為舉世皆濁只有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不見容於朝廷,所以被放逐於此。」漁父便問:「自古以來,聖人都能隨環境變化調整自己,既然舉世皆混濁,何不淈其泥揚其波呢?」「淈」(ㄍㄨˇ)是擾亂而使其混濁之意,「淈其泥揚其波」就是要屈...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