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66.715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焦點團體訪談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巧:將大量的資料剪裁、分類、拼圖的分析創作技巧。 肆、焦點團體的主持技術一、投射技術:透過特定刺激,喚醒參與人的個人想法、感受或意見。1.人格連結:主持人針對議題選出一張(組)影像,請他們說出自己的想法或感受。2.情境連結:主持人運用著重於情境的圖片刺激成員說出想法或感受。3.被限制的關係:主持人要求成員根據討論的議題,從眾多影像或比喻中選取個人認為最接近的一個。4.填充句:主持人在團體過程中呈現一組未完成的句子,邀請成員依序完成這些句子。當成員難以用談話方式溝通時,主持人可以考慮使用填充句。5.圖示法:主持人事先準備圖...
苦口婆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懇切真摯的態度,竭力勸告他人。《兒女英雄傳》第一六回:「這等人若不得個賢父兄、良師友苦口婆心的成全他,喚醒他,可惜那至性奇才,終歸名隳身敗。」
沉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反詞:喚醒、自拔
發聾振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聵,天生耳聾。發聾振聵指聲音大得使耳聾的人也能聽見。比喻以言論喚醒糊塗麻木的人。《清史稿.卷三七八.黃爵滋傳》:「雖頑愚沉溺之久,自足以發聾振聵。」也作「振聾發聵」。
理性主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者。伊曼努爾·康德|康德開始時是一位理性主義者,但是經過休謨(David Hume)的“將他從沉睡中喚醒”的著作(人類理解研究)的熏陶,他成了理性主義者以及經驗主義者的綜合體。現在“理性主義者”表達一種人類行為應該由理性所支配的觀點(這種觀點被歐洲理性主義者以及類似的經驗主義者所認同)。目錄1 唯理主義者1.1 蘇格拉底2 參考資料3 外部連結4 以上資料來源 唯理主義者唯理主義是哈耶克(Frederich von Hayek)經常使用的概念,主要用以指代過分強調理性的經濟學等社會科學流派。以哈耶克為代表的奧地利經濟學派...
琹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作。這時琹涵三十歲,是她人生的分水嶺,因為她訂立了自己的人生目標,她說:「彷彿內心有另一個沉睡的我被喚醒了,而那個我是勇敢樂觀、不怕失敗,充滿了熱誠和自信。」琹涵已從教育現場退休多年,擁有更多的時間閱讀,與同學、好友聚會、談天。現在,她覺得有一個良好個性是重要的。「在孩子求學過程中,重要的還是培養一個健全的人格,人格一旦扭曲將是社會沉重的傷害。」 寫作風格與觀點 創作文類以散文為主,並有詩、傳記與兒童文學等作品。早期之作勵志色彩濃烈,而後轉入生活化,有多年教學經驗的呈現、生活中對周圍人事物的觀察,取材更見寬廣。文字清麗...
動機學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成為確定的方式。2.最佳激發水準說(Optimal arousal level theory),或稱喚醒論(arosual theory):個體為了自身舒適感,需將驅力維持在一個確定的喚醒水平上。3.誘因說(incentive):外在刺激出現會引發個體的特定動機。4.本能論(instinct theory):認為動機是天性的。5.心理分析論(psychoanalytic theory ):個體具有兩種基本驅力為愛 (Eros)與死(Thanatos...
性別平等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女權運動台灣光復到近日 [1] 1946 台灣省婦女會 台灣婦運進入高潮透過縣市分會傳遞女權思想,喚醒女性自覺.鼓勵婦女行使政權保護婦女人格.人權救濟失業婦女.訓練婦女職業技能.致力於廢除公娼(但廢娼不 及一年便因種種因素結束)[2] 1949 政府遷台 戒嚴 中國婦運領袖宋美玲及其幹部抵台,新領導群出現,婦女言論受到限制 ,以統一宣導婦女思想,論述集中於兩性平等後婦女對國家的責任問題舉辦婦女節慶祝大會宋美玲宣示以成為[良母賢妻.救國保種良好公民]為目的.其他婦女團體發揮有限[3] 1953 婦指會 [中央婦女工作指導...
蔣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代華人文壇上,有許多人兼拿畫筆與文筆,兩方面都傑出的人屈指可數,蔣勳即為其一。蔣勳善於把低眉垂睫的美喚醒,讓我們看見精燦灼人的明眸。善於把沉啞瘖滅的美喚醒,讓我們聽到恍如鶯啼翠柳的華麗歌聲。蔣勳多年在文學和美學上的耕耘,就時間的縱軸而言,他可算為人類文化的孝友之子,他是一個恭謹謙遜的善述者。就空間上的橫軸而言,蔣勳是這個地域的詩酒風流的產物,是從容、雍雅、慧黠、自適的人。──名作家 張曉風
環境倫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及日本政府和UMEP合力召開的「地球環境保育東京會議」中,也大聲疾呼「環境倫理」的重要性。特別是希望喚醒業主及一般民眾,能夠意識到先進國家旺盛的生產、消費活動,將對開發中國家環境及地球環境造成直接或間接的惡劣影響,並進而由本身做起,要求自己善盡環保的義務。二次大戰後,工業生產突飛猛進,產生諸多環境問題,如:空氣、水和土壤污染,放射性廢物與其它毒物氾濫;環境災難的頻仍,使人產生深重的危機感。為解決環境危機,各國訓練專家及技術人員,以應迫切需求;但發現到環境問題須每一個人對環境有正確的認知與行為,方能有效解決。因此聯合國在1...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