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7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070.503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國語日報辭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國語日報辭典〕,何容主編,民國75年(1986)臺北國語日報社出版。
  該書係一部以普通讀者為對象,提供一般人士平常在閱讀、寫作、京話查閱字詞之用,編輯目標是解決日常遭遇語言文字方面的困難。
  全書收錄單字凡9,098個,以常用字為主,除對於科技的新造字,如表示化學元素的新字盡可能予以蒐錄外,至於其他過於艱澀、冷僻的字,則不收錄。
  全書收錄複詞凡30,330條,也以日常用語為主,文言詞彙與口語詞彙同時兼收。該書特色之一,是所收現代語詞頗多,例如身歷聲、血癌、褲襪、詞素、迷你、無籽西瓜、角鋼、調頻、調幅、膠盔、立體音響、樂譜、臭美等,該書都盡量收錄。文...
國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的縮稱。參見「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條。
國語推行委員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我國幅員遼闊,山川阻隔,雖然早已書同文字,但卻一直語不同音。清末本已有「國語統一」的倡導,辛亥革命後,更加積極進行。首先,民國元年(1912)七月臨時教育會議在北平舉行,會中通過〔採用注音字母案〕;並根據〔籌議國語統一之進行方法案〕,制定公布讀音統一會章程,於教育部內籌設讀音統一會,以策進行。民國二年二月,讀音統一會在北平開會,會議的成果計有:(1)審定國音;(2)製定「注音符號」;(3)製定國音推行方法等。然由於政局關係,未見施行。
  民國五年十月,中華民國國語研究會在北平成立;七年,經國語研究會的請願,並得到第二次全國教育聯合會的響應,教育部正式公布注音字母。民國八年四月,...
國語審議會(日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國語審議會是日本文部大臣的諮詢機構,依一九三四年十二月二十一日第三三一號〔國語審議會官制〕法規而成立的。國語審議會成立之前,曾設有國語調查委員會(官制,1902~1913)、臨時假名使用法調查委員會(官制,1908年5月~12月)、臨時國語調查會(官制,1921~1934)、臨時羅馬拼字調查會(官制,1930~1936)等機構,負責調查有關國語(日本語)的各種問題,並將結果提報當局。然為更提高有關國語的各項施政實效,一九三四年成立了國語審議會,作為文部大臣的諮詢機構。
  戰後,日本政府於一九四九年(昭和二十四年)五月三十一日公布〔文部省設置法〕(法律第一四六號),廢〔國語審議會...
國語口手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國語口手語」由口語和手語兩部分組成:手語部分係以手勢表示國語中的三十七個注音符號、四聲及必要之標點符號,共約五十五個手勢,如此就可以手語表示國字之國語字音;口語部分,使用者(包括教師及聾生)打注音符號手勢時,同時發出該字之語音。聾生以口手語學習中國國語文方法與要領,與耳聰者大致相同,只是把國語注音符號轉化為手語,故稱為國語口手語。國語口手語係由臺北市立啟聰學校教師陳彩屏女士創用,在啟聰學校應用多年。國語口手語較傳統的手語接近正常的語言系統,亦沒有綜合溝通法的混雜,學生容易學習,手勢係由雙手並用,操作亦稱方便,據陳老師的教學經驗及實證研究,具有良好的教學效果。
國語注音符號第一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內容為ㄅ、ㄆ、ㄇ、ㄈ等國語注音字母。民國二年創制,七年十一月由教育部公布。七十五年一月公告「國語注音符號第二式」時,將此注音字母稱為「國語注音符號第一式」。簡稱為「注音符號」。
上海外國語學院(大陸地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上海外國語學院是一所以對外應用文科為主的多科性高等語文學校,一九六三年確定為國家級重點大學。隸屬國家教育委員會。校址在上海市大連西路五五○號,占地二百一十多畝,校舍建築面積近十七萬平方公尺。
  上海外國語學院的前身是上海俄文學校,一九四九年十二月創辦,屬華東人民革命大學。一九五○年起增設英語、印尼語、緬甸語和越南語等專業,改名華東人民革命大學附設外文專修學校。一九五二年全國高校院系調整中,原上海滬江大學部分教職工以及南京軍事外國語專修學校學生先後併入,印尼語、緬甸語、越南語三個專業調往北京大學,英語專業停辦,僅設俄語專業,改名上海俄文專科學校。一九五六年增設英語、德語、法語三個...
北京外國語學院(大陸地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北京外國語學院是一所高等語文學校;一九六○年確定為國家級重點大學,屬國家教育委員會。校址在北京市西三環北路二號,占地四百八十餘畝,校舍建築面積二十二萬多平方公尺。
  北京外國語學院的前身是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第三分校俄文隊,創建於民國三十年(1941)三月,同年十二月改為中共中央軍委軍事學院俄文科;三十一年(1942)延安大學俄文系併入,成立軍委俄文學校;三十三年(1944)六月增設英文科,九月改名延安外國語學校;三十五年(1946)一月,部分師生到張家口,在華北聯合大學文藝學院內成立外語系,於六月與晉察冀軍政幹部的外文幹部訓練班合併,成立華北聯合大學外國語學院;三十七年(19...
國語學校(德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德國國語學校(Deutsche Schule)機構正式見諸於十六世紀。宗教改革(Reformation)以後,全民接受教育的理念成為實際,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不再以拉丁文寫作,改用本地語文觀察、認識民眾,他呼籲主政者關懷民眾教育(1524),同時警告為人父母者不得剝奪子女的學習權(1530)。他主張本國語文初級學校為一般子弟上的學校,以本國語文講授,男女兼收,包括讀、寫、算術、宗教、體格訓練、歌唱等課程。其時,馬丁.路德之同工布根哈根(Johannes Bugenhagen, 1485~1558)在日耳曼北部的漢堡(Hamburg, 1520)和布隆斯維格(Brauns...
國語統一籌備委員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國語統一籌備委員會為國語推行委員會的前身,成立於民國十七年(1928)十二月。在此之前,清末民初即有少數學者倡議國語統一;辛亥革命成功,臨時教育會議於民國元年(1912)七月在北京召開,會中通過有關國語統一之議案多起,而教育部即根據其「籌議國語統一之進行方法」案,制定〔讀音統一會章程〕,於部內設專人籌開讀音統一會。二年二月,讀音統一會在北京開會,會期自二月十五日至五月二十二日,由教育部延聘及各省推派之代表吳敬恆等八十人出席,會議的成果計有:審定國音,制定注音字母及國音推行辦法。
  讀音統一會開幕後,由於政局不靖,教育部無暇顧及國語的推行工作,於是在北京的統一會會員王璞等二十五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