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3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文化回應教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文化回應的教學目標不只是提升學生的課業表現,更應幫助教師致力於人類的真善美,建立一個公平、正義、免於壓迫的社會。(四)Ladson-Billings:教師透過重視學生家庭和社區文化的態度,建立關聯性教學,在知識、情感與技能上支持並增能學生,最終目標則在改造社會。(五)Wlodkowski與Ginsberg:提升學生學習動機的角度提出文化回應教學強調尊重差異,創造安全、包容的學習環境,以及設計跨學科與文化關聯性的教學。(六)Irvine:文化回應教學並非針對低收入與少數族群學生的一種特殊教學方式,長久以來,學校的教育就是一...
逼上梁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注解 逼:被逼迫=二.=釋義 許多好漢被逼迫上了梁山造反,比喻被壓迫就會有反抗,也指在不得已的情況下才去做某件事情。=三.=語源 明‧施耐庵的《水滸傳》記載了宋末許多英雄好漢被逼上梁山造反的故事。當中好像林沖本是武藝高強的軍官,他被官府陷害、壓迫,初時都忍受了,後來對方要置他於死地,他終於忍無可忍,奮起反抗。=四.=例子 1. 明末的農民起義往往是逼上梁山的。2. 我不會唱歌卻非要我唱,只好逼上梁山了。=五.=近義 鋌而走險 | 官逼民反=...
枷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比喻束縛、壓迫。如:「人的一生無法逃離命運的枷鎖。」
重見天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脫離黑暗,重新見到光明。比喻受壓迫的人得到自由,被冤屈的人得到伸雪。《三國演義》第二八回:「周倉頓首告曰:『倉乃一粗莽之夫,失身為盜,今遇將軍,如重見天日,豈忍復錯過。』」《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四:「見外邊傳說仇家爹媽祈禱虔誠,又得夜珠力拒妖邪,大呼菩薩致得神明感應,帶挈他們重見天日,齊來拜謝。」也作「重睹天日」。
抑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似詞:克制、壓迫、壓抑
女性主義治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定義2 理論架構3 治療原則4 技術與策略5 貢獻6 限制與批評7 關鍵字8 參考資料 定義女性主義治療將性別和權力視為治療歷程的核心,認為在了解一個人前必須考慮到社會、文化與政治脈絡對個案問題所產生的影響。主要核心概念:了解並體認女性生理上受壓迫、社會政治上受束縛、導致女性受貶抑的處境,因此大部分接受諮商的當事人都為女性居多。(註1) 理論架構1.無性別理論:以社會化過程來解釋性別行為之間的差異,而不是以生理上的本質來解釋。2.適應性多元文化觀點:理論與策略不論是年齡、種族、文化、性別或性傾向都是應適用。3.互...
人道主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人生而平等,主張超越性別、階級、年齡、地域、宗教等藩籬,互相尊重扶持,同情老弱殘疾,悲憫受苦難且被壓迫的人民,以謀求全人類共同的安定和福祉;並進一步愛護萬物、尊重生命。而對於落後地區的人民,人道主義者也提供發展援助計畫,以維持做為一個人最基本的需求;並由尊重他人做起,即使是戰爭也要尊重人權並給予保護和協助。而對於人道援助的內涵,各國政府或學者有各自的解讀。綜觀言之,人道援助應屬於自發性的行動,政治中立且不以營利為主,目的在於保障難民免於自然災害或人為災難的侵襲,並幫助他們逃離當前的災害。(註2)人道主義者認為,已開發國...
宰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比喻受人壓迫、侵凌、剝削,而無法反抗。如:「任人宰割」。
逼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似詞:強迫、強制、壓迫
性別平等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暴力等等的議題。女性主義探究的主題則包括歧視、刻板印象、物化(尤其是關於性的物化)、身體、家務分配、壓迫與父權。女性主義的觀念基礎是認為,現時的社會建立於一個男性被給予了比女性更多特權的父權體系之上。 女權歷史女權主義運動在西方興起,有其特定的背景,當時歐洲社會女子的地位十分低下。在十七世紀前,英國的已婚婦女基本談不上有有何權利,除非丈夫自願地讓給她權利;當丈夫在世時,她的財產和她的人身完全供丈夫享樂;在某些國家,如果丈夫死後沒有遺囑,女子的財產要給丈夫的親戚,而不給她或她的孩子。如英國基督教會禮儀認為:「女人的意志應服...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