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陳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女性多早婚,雖然知道赴日深造必定會有所割捨,陳進仍然毅然決然負笈他鄉。(同註1) 負笈日本的黃金歲月大正14年(1925),陳進考取東京女子美術學校(戰後改制東京女子美術大學)東洋畫部高等師範科,跟隨結城素明、山水畫家松林桂月、仕女畫家伊東深水學習,大為進步,在校成績也總是排行第一,令日本同學刮目相看。昭和2年(1927),陳進以膠彩畫〈姿〉、〈罌粟〉、〈朝〉入選第一屆台灣美術展覽會,與另外兩位台人林玉山(1907~2004)、郭雪湖(1908 ~2012)在兩百多幅作品的競爭中脫穎而出,三人並稱「台展三少年」,揚名全臺...
張我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傑塑像」,在其母校板橋國小立張我軍石像,表彰他對台灣新文學運動的貢獻。 貢獻:日據時期,1924年(大正12年)之前,台灣的文學界籠罩在一片吟風弄月,無病呻吟的擊缽、吟唱舊詩之中,加上台灣總督府對士紳階級的懷柔政策,鼓勵吟詩、做對,更使這班士紳大老、權貴青年不事反省關心其本身所處的政治、社會現狀,沈醉於風花雪月的迷夢中,社會上許多青年學子亦群起仿效。直到1924年4月6日,張我軍於「台灣民報」上登出一篇文章《致台灣青年的一封信》,才一記打醒了許多人的春秋大夢,揭起了台灣新文學的大旗,欲打倒那陳腐頹敗的舊文學。日據時期台灣...
李春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卻不吝嗇,多次捐出土地與金錢資助教堂與賑濟,現存的大稻埕長老教會禮拜堂與濟南長老教會都受他貢獻良多。大正12年(1923)日本皇太子裕仁來臺,特地安排為當時86歲的李春生敘勳。翌年李春生去世,送葬隊伍多達五百多人;後代子孫輩為了記念他,特別興建「李春生紀念長老教會禮拜堂」,位於今天的貴德街。(註2) 著作李春生身為基督徒,除了熱心傳教、協建教堂,也有頗多關於基督教義、哲學的著作,例如《天演論後集》、《主律新集》、《主律後集》、《民教冤獄》、《東西哲衡》...等。 名言「一人之力有限,合國之才無窮。」「讀書所要,不但審問、...
嘉南大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原名「官佃溪埤圳」,是台灣規模最大的農田水利設施,完工於昭和5年(1930),因灌溉當時嘉義廳與臺南廳(現今雲林、嘉義、台南地區)得名。 背景 烏山頭水庫與嘉南大圳主要灌溉渠道。 來源:維基共享資源 作者:Luuva原本嘉南平原地區多旱田、蔗園,常苦於乾旱、豪雨、排水不良等問題。為解決灌溉問題,大正9年(1920)總督府決定以濁水溪、曾文溪為水源,興建「官佃溪埤圳」,由日籍水利工程師八田與一一肩扛起設計、規劃、監造。工程共歷時10年,終於在昭和5年(1930)完工,總經費高達5414萬圓。完成後增加灌溉地區東西寬約20...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位仍在原處保留半截樹身以做紀念。)創立三十(六)周年碑:位於菩提樹旁,創立三十年部份計算為自日治時期大正14年(西元1925)起算,但於民國40年(西元1951年)被塗改成創立六週年,目前塗改痕跡仍完整保留。建國做人碑:位於行政大樓前草地。國師院百年紀念碑:1995年由畢業校友捐贈,代表該校歷經國語學堂.師專.師範學院三個階段百年來的變化。大榕樹:位於該校正門警衛室旁兩棵大榕樹,是該校自日治時代創校初期即有,至今樹齡已超過百年。校歌鐘聲:該校自前任校長劉源俊上任開始,使用校歌旋律做為該校鐘聲,成為該校一大特色。台北城城牆...
昭和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結果期6至11月、落葉期11至12月<註4> 命名由來這麼日本化的名字係因此植物在日據大正昭和時代時歸化到台灣來,故有此名稱;曾有人提議要廢除此名,但尚未有代表性的會議通過其他妥當的中文名稱,故仍舊使用"昭和草"之名稱。 快速生長的昭和草昭和草全株幾乎沒什麼毛絨,也沒什麼苦味或毒性,所以在開花之前,嫩葉可製成美味野菜。儘管他是一年生的植物,但他完全不受冷熱季節影響,一年到頭不停的開花結果,一代一代的生長;許多攝影學者衝著他的快速生長性,可同時拍到花、迸裂的果實及即將離去的白毛瘦果,常常試著拍昭和草的全家福,...
日本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1 戦国時代1.2.12 安土桃山時代1.2.13 江戸時代1.2.14 明治時代1.2.15 大正時代1.2.16 昭和時代1.2.17 平成時代1.3 歴史認識・歴史叙述1.4 脚注1.5 参考文献1.6 関連項目1.7 外部リンク1.8 註解 日本歷史 時代区分<font color=FF7C50></font>日本の歴史における時代区分には様々なものがあり、定説と呼べるものはない。一応のところ、(原始・)古代・中世・近世・近代(・現代)とする時代区分法が歴史研究では広く受け入れられ...
日本歷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1 戦国時代1.2.12 安土桃山時代1.2.13 江戸時代1.2.14 明治時代1.2.15 大正時代1.2.16 昭和時代1.2.17 平成時代1.3 歴史認識・歴史叙述1.4 脚注1.5 参考文献1.6 関連項目1.7 外部リンク1.8 註解 日本歷史 時代区分<font color=FF7C50></font>日本の歴史における時代区分には様々なものがあり、定説と呼べるものはない。一応のところ、(原始・)古代・中世・近世・近代(・現代)とする時代区分法が歴史研究では広く受け入れられ...
莫那‧魯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臣服於日本強大的國力,也確實有部份頭目因此畏懼、親日,但莫那‧魯道卻更加厭惡日本對臺灣的不平等待遇。大正9年(1920),沙拉茅社(Salamao,今臺中市和平區)爆發抗日事件,莫那‧魯道本來計畫趁機發起抗日行動,不料被日警察覺,並將他們全數編入沙拉茅社討伐隊;1924年莫那‧魯道再度計畫襲擊日警駐在所,在日人的嚴密監控下又告失敗,雖想反抗卻苦無時機。昭和5年(1930),日人為興建學校宿舍,僱用馬赫坡社的泰雅族人搬運木材。然而不僅工時長、工資低廉,更強迫族人用肩膀扛運(賽德克人習慣以背袋揹負重物)。(註2)最令族人憤怒...
宜蘭國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宜蘭國小校史簡介本校創立於日本大正七年(1918)4月1日,行政區屬台北縣宜蘭廳管轄,校名為「宜蘭女子公學校」,先以西門文武廟五夫子祠(今宜蘭市西門街文昌宮)為上課地點,當時是宜蘭地區第一所全部招收女學童的公學校。修業六年,採三學期制。大正9年(1920)7月,因行政區重劃,更名為「台北州宜蘭郡女子公學校」。大正13年(1924)再增設二年制高等科。昭和5年(1930)增設「...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