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6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受審者陳述案情。如:「供認」、「供出」。《聊齋志異.卷八.局詐》:「司馬怒,執下廷尉。始供其引見者之姓名。」
得魚忘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筌,捕魚用的竹器。得魚忘筌指捕得了魚,便忘掉了筌。語本《莊子.外物》:「筌者所以在魚,得魚而忘筌。」比喻悟道者忘其形骸。《文選.嵇康.贈秀才入軍詩五首之四》:「嘉彼釣叟,得魚忘筌。」後轉比喻人在成功後就忘本背恩。明.朱權《荊釵記》第一五齣:「願他獨占魁選,榮顯。母妻封贈受皇宣,門楣顯,姓名傳。得魚後,怎忘筌?」
曾參殺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曾參在費地時,有一個與他姓名相同的人殺了人,誤傳為曾參殺人,曾母起先不信,但經人再三的傳告,便信以為真,丟下手中正在織布的杼,嚇得逃跑了。典出《戰國策.秦策二》。後比喻流言可畏或誣枉的災禍。唐.韓愈〈釋言〉:「市有虎,而曾參殺人,讒者之效也。」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一二齣:「這冤怎伸,硬疊成曾參殺人!」也作「曾母投杼」。
一鳴驚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3.唐.呂溫〈謝拾遺表〉:「果蒙陛下自記姓名,猥憐孤直。振零丁於絕望,技曖昧於無階。……。內賜官告特違恆例,光寵賤臣。俾其不出戶庭,坐生羽翼。萬乘知巳,一鳴驚人。」
孺子可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元前186),字子房。漢初名臣。本是韓國公子,秦滅韓,良悉以家財求刺客,共擊始皇於博浪沙,不中,遂更姓名,隱於下邳,而受《太公兵法》於圯上老人。後為高祖策畫定天下,封留侯。晚好黃老,學辟穀之術。卒諡文成。 (2) 從容:舒緩悠閒的樣子。 (3) 步游:散步。游,通「遊」。 (4) 圯:音|ˊ,橋。 (5) 褐:音ㄏㄜˊ,粗毛布製成的平民衣服。 (6) 履:鞋。 (7) 顧:回頭看。 (8) 孺子:小孩子 (9) 鄂然:驚訝的樣子。鄂,通「愕」。 (10) 毆:打。 (11) 彊:音ㄑ|ㄤˇ,勉力、勉強。通「強力」。 (12) 履:穿鞋。 (13) 殊:非常。 (14)...
出言不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4.《初刻拍案驚奇》卷一四:「話說山東有一個耕夫,不記姓名,因耕自己田地,侵犯了鄰人墓道,鄰人與他爭論,他出言不遜,鄰人就把他毒打不休,須臾身死。」
肅然起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1.宋.王柏〈默成定武蘭亭記〉:「暇日摩挲展觀,對諸賢姓名,肅然起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6.對人的敬稱。[例]芳翰(稱人書信)、芳名(稱人姓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軍隊駐守的營房。《晉書.卷七三.庾亮傳》:「其謝尚、王愆期等,悉令還據本戍。」唐.元結〈欸乃曲〉五首之二:「唱橈欲過平陽戍,守吏相呼問姓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武士冑甲上由皮革或金屬製成的甲葉。《左傳.成公十六年》:「潘尪之黨與養由基蹲甲而射之,徹七札焉。」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勉學》:「射則不能穿札,筆則纔記姓名。」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