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900.6528 ms
共 3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全人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起。易言之,對人的認識或瞭解,實應將人視為一個大於各個可見部分的整體來看待,才能對人有真正、全面和完整性的瞭解。三、全人教育的意涵全人是指完整的個人,而全人教育是指充分發展個人潛能以培養完整個體的教育理念與模式。全人教育的意涵可藉由三個層面來析述:(一)教育目標與原則方面是以學生為主體,並將學生視為完整的個體,是以充分發展學生潛能及培養完整個體為目標。(二)教育內容與形式方面認為全人發展的範疇有德性、智能、體力、社群、美育、事業及情緒等,對於學生的學習內容必須加以統整,同時顧及思維與操作、觀念與實踐、分工與合作、欣賞與...
|
主題教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生的不同,對身體健康產生的影響;水果的顏色和水果的味道、水果外形等教學應用。 一、主題課程的特性1.完整性。2.活動的平衡性。3.生活性。4.挑戰性。5.共生意識性。6.主動性。7.互動性。8.深入性。9.參與性。10獨特性。 二、主題教學中教師的角色1.教師是引導者、示範者。2.教師是觀察者。3.教師是探索者。4.教師是協調者。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主題、教學、主題網英文關鍵字: theme、Teaching、Thematic network 參考資料:林惠麗著。新編-幼兒營養與膳食, 2007年8月,頁8-25~8-2...
|
核心課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核心課程(Core Curriculum)係指學校課程採社會需要及生活為中心進行設計,以提供學生所必須學習的生活經驗,並培養學生成為社會有用公民。目錄1 起源2 核心課程的興起3 核心課程的形式:4 核心課程的實踐5 核心課程目標6 批評7 中英文關鍵字8 參考書目: 起源可以追溯到赫爾巴特(J. F. Herbert,1776-1841)的教育論點。他認為要使學生了解一個新觀念,必須使學生專心(concentration)。所謂專心就是指對於某些事物集中注意力,才能觀察到事務各部份及整體。後來教育學者就把赫氏這種論點應用到課程設計上,就成為以一種或幾種科目為課程的核心。1933年開始到194...
|
方案教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主性學習,重視幼兒內在動機,更是一個教與學的互動過程,教師與孩子都是教室情境的主人。 三、特性1.完整性。2.活動的平衡性。3.生活性。4.挑戰性。5.共生意識性。6.主動性。7.互動性。8.深入性。9.參與性。10獨特性。 四、實施程序方案課程屬非結構性課程,在設計教學計畫的程序如下:1.選擇主題:視學生經驗、能力、老師的能力,等不同情況來決定。2.探究範圍的決定:主題網的製作使主題更明確,可透過團體以腦力激盪方式發展而得。3.探究方向”可用6W(why、what、when、who、where、how)問題敘述決定探...
|
評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實際表現與理想目標兩者相符合程度。合作性:評鑑過程中,評鑑者與被評鑑者應相互合作,共同完成評鑑工作。完整性:評鑑需要全面性、多元性的宗和資料,因為單一的、零散的、片段的資料,很難了解學校的全貌。故設計評鑑項目應從學校整體為出發點,這樣才能從不同的角色和層面來分析學校現況。描述性:評鑑結果的敘述應力求通暢,使受評鑑者易於了解,也應避免僅以「優、良、可、劣」的方式呈現,應將評鑑的具體事實和建議,給予明確說明,使受評鑑者能了解實際狀況,加以改進。繼續性:評鑑是一繼續不斷的歷程。因此評鑑活動不能因為評鑑工作告一段落而結束;相反的...
|
界線(Boundaries)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界線之意涵2 界線之特性2.1 健康的界線2.2 糾結的界線2.3 疏離的界線3 關鍵字4 參考資料 界線之意涵界線是家族治療的概念之一。家庭包含夫妻、父母、手足等次系統,而界線是指一條看不見的線,將家庭中每個次系統間和成員間分開。藉由提供系統內不同部分的屏障,來保護系統的完整性。界線掌握了每個成員與其他人之間的接觸量。 界線之特性 健康的界線界線在家庭中具有不同形態,界線就像是一個連續光譜,如果光譜的一端是堅固不變的界線,另一端就是完全開放的界線,光譜的中央是健康的界線,此時家中成員的互動較有彈性,且個體同時有...
|
康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物觀點 康德覺得仔細分析經驗,可分類出某些思考範疇。例如:康德指出我們具有像因果概念、統一性、及完整性等概念,但是我們從未如休謨所說的體驗到可以實證方式處理的這些事物的任何一種。這些思考範疇或「官能」,不是我們感官經驗的一部分,也不是由感官經驗衍生而來。康德以為,假使這些思想不是感官經驗的結果,就必定是天賦的思考範疇,天賦的心理官能被置於我們的感官經驗之上,賦予感官經驗結構和意義;康德認為有十二種的天賦官能使我們對物理世界的經驗能產生意義,譬如統一性、整體性、真實性、存在、必然性、相互性和因果概念等。 結論照康德的說...
|
科際整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兩個以上專業領域或學門相互合作,在共同研究旨趣下,結合不同的方法或觀點,以進行更寬廣、更統整的學術活動。作為一種思潮,可以追溯到西元1930年代維也納學派所發起的科際整合運動,目的在打破各學術領域的本位主義及專門化。也稱為「跨領域研究」。
|
課程類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能之精華,並做專精之研究;其缺點為:(1)無法引起學生之學習興趣(2)缺少聯絡與溝通,分割學習經驗的完整性(3)忽略實用知能的訓練(4)缺乏追求知識與技能之訓練2.相關課程:合併有關科目,但不打破科目界限,僅透過各科之聯絡教學,以增進學習興趣,並使學習經驗更為完整。有二種形式:(1)不同類科目之配合(2)同類科目之配合3.合科課程:將各種有關係之科目合併,成為一個新的科目,其目的在減少分科課程支離割裂之弊端,使學生得到更完整之學習經驗,期能更適應生活需要。例如:歷史、地理、公民合併為社會科。4.廣域課程:把課程依其性質分...
|
格式塔學習論(Gestalt_Theory_of_Learning)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組織結構和整體;又譯「完形」,即形式或圖形。他認為心理現象的最基本特徵是在意識經驗中所顯現的結構性和完整性。知覺並不是感覺相加的總和;思維也不是觀念簡單的連結;理解乃是已知事件舊結構的豁然改組,或新結構的豁然形成。格式塔學派認為,人類和高等動物的學習,根本不是對個別刺激作個別的反應,而是對整個情境作有組織的反應過程。學習並不是依靠漸進的「嘗試與錯誤」而是由於突然的「頓悟」的結果。所以格式塔的學習論又稱「頓悟說」。一九一七年,苛勒通過對類人猿的一系列實驗後,發表《人猿的智力》(the mentality of Apes)一...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