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5.755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惱羞成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兒女英雄傳.第一六回》安老爺便研得墨濃,蘸得筆飽,手下一面寫,口裡一面說道:「九兄,你大家要知那十三妹的根底,須先知那十三妹的名姓。」因寫了一行,給大家看,……安老爺又道:「你大家道他這仇人是誰?真算得個天大、地大、稀大,無大不大的大腳色。」因又寫了幾個字,指給眾人看,道:「便是這個人!」鄧九公道:「喲哎!他怎的會惹著這位太歲去,合他結起仇來?」安老爺道:「他父親合那人,是個親臨上司,屬員怎生敢去合他結仇?就為了這姑娘身上的事。」說著又寫了兩句,指道:「便是這等一個情節。無奈他父親又是個明道理、尚氣節的人,不同那趨炎附勢1>的世俗庸流2>。見他那上司平日如此如此,更兼他那位賢郎3>又是如此...
開卷有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開卷有益」原作「開卷有得」。陶潛,東晉潯陽柴桑人,陶侃的曾孫,一名淵明。陶淵明出自顯宦之家,書香門弟,雖然家道中落,但家中藏書豐富,家庭教育良好,養成他愛好讀書的習慣。他曾說:「少年來好書,偶愛閑靜,開卷有得,便欣然忘食。」陶淵明從小即喜愛閱讀,當讀到對書中文義有所領悟時,便高興得忘了進食。由此可見他以閱讀來豐富他的精神世界。後來「開卷有益」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打開書本閱讀,即能得到好處。在宋.王闢之的《澠水燕談錄》裡記載了一則 「開卷有益」的例子:宋太宗趙光義非常喜歡讀書,但歷代典籍文史資料實在太多,所以他命令當時的大文學家李昉主持編輯一套集歷代圖書資料精華的百科全書。李昉等學...
欲罷不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1.《鏡花緣》第一二回:「幸而官事了結,……設或命運坎坷,從中別生枝節,拖延日久,雖要將就了事,欲罷不能,家道由此而衰,事業因此而廢。」
以身作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1.清.晏斯盛《易翼宗.卷四.下經.家人》:「威,禮也。閑有家之令儀也,皆以身作則之實也,此家道之成,故終吉。」
海闊天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4.《文明小史》第三五回:「因他家道殷富,父母鍾愛,把他縱容得志氣極高,向父母要了些銀子,到上海遊學,不三不四合上了好些朋友,發了些海闊天空的議論,什麼民權、公德,鬧的煙霧騰天,人家都不敢親近他。」
坐井觀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代文學家韓愈曾經寫了一篇〈原道〉的文章,來說明儒家道的原義,藉此來駁斥老子崇尚虛無的道。他在文章中首先就「仁、義、道、德」的內涵下個定義:仁就是博愛的精神;義就是對的行為;循一定原則去做就是道;充實於內心,不假外求的本性就是德。仁和義的標準是不變的,道和德的解說則會因角度不同而有所差異。就如老子也講道德,但他所說的道德是拋棄仁和義的,這只是種個人的說法,不能像儒家的道德,能成為天下的公論。至於老子會對仁義有所輕視,倒也不是老子故意要去毀謗,那是因為老子像坐在井底,所看到的天自然就小了。後來就從這裡演變成「坐井觀天」這句成語,用來比喻人眼界狹小,見識不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雕鑿、雕刻。如:「鐫石」。唐.白居易〈新樂府.青石〉:「不願作官家道旁德政碑,不鐫實錄鐫虛辭。」明.徐宏祖《徐霞客遊記.卷一下.遊嵩山日記》:「一山皆劈為崖,滿崖鐫佛其上。」
流芳百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是以聖哲慎立元妃,必取先代世族之家,擇其令淑以統六宮9>,虔奉宗廟,陰教聿10>修。《易》曰:『家道正而天下定。』由內及外,先王之令典也。《春秋》書宗人釁夏云,無以妾為夫人之禮。齊桓誓命于葵丘,亦曰『無以妾為妻』。今後宮嬖寵,常亞乘輿。若因愛登后,使賤人暴貴,臣恐後世下陵上替,開張非度,亂自上起也。」文帝不從,遂立為皇后。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尤悔》。 (2) 西陵配黃:嫘祖婚配黃帝。西陵,指嫘祖,黃帝正妃,西陵國人,生卒年不詳。相傳是最早養蠶的人,故後世祀為先蠶。黃,指黃帝,姓公孫,建國於有熊。誅蚩尤,取代神農氏,成為天下的共主。相傳堯、舜、禹、湯等...
豐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豐裕富足。《紅樓夢》第七五回:「這些來的皆係世襲公子,人人家道豐富,且都在少年,正是鬥雞走狗,問柳評花的一干遊蕩紈褲。」
兩全其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8.《三俠五義》第三二回:「你姑母家道豐富,何不投託在彼?一來可以用功,二來可以就親,豈不兩全其美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