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41.226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以身作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自己的言行作為他人的榜樣。如:「為人父母者應以身作則,千萬不能口裡說的是一套,做的又是另一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表示行為的憑藉。相當於「用」。如:「以身作則」、「徐噴以煙」。《論語.為政》:「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左傳.文公二年》:「晉襄公縛秦囚,使萊駒以戈斬之。」《史記.卷一一七.司馬相如列傳》:「是時卓王孫有女文君新寡,好音,故相如繆與令相重,而以琴心挑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規範、榜樣。如:「以身作則」。《詩經.大雅.抑》:「敬慎威儀,維民之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5.成為、當成。[例]以身作則、認賊作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自己。如:「以身作則」。《論語.學而》:「吾日三省吾身。」《戰國策.趙策四》:「此其近者禍及身,遠者及其子孫。」
風行草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在上位者施行德政以教化人民,使人民順從。語本《論語.顏淵》。[例]由於主事者以身作則,於是風行草偃,全體一致躬行。
沽名釣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輕視財富,重視仁義,功勞甚大,因此在平帝時王元后的詔書中,曾經讚許公孫弘行事儉約,生活花費少於常規,以身作則,使民風淳樸,與那些穿著奇特服裝來謀取聲望的人完全不同。這兩個典源一用「沽名」,一用「釣虛譽」,後來被合用成「沽名釣譽」,用來指故意做作,用手段謀取名聲和讚譽。
拋磚引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將磚拋出,引回玉來。※#語或出《景德傳燈錄.卷一○.趙州觀音院從諗禪師》。後用「拋磚引玉」比喻自己先發表粗陋的詩文或不成熟的意見,以引出別人的佳作或高論,多用作自謙之詞。亦用於比喻以身作則,引發眾人響應。
上行下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上位的人怎麼做,下面的人就起而效法。語本〈漢.班固《白虎通.卷七.三教》。[例]要杜絕收賄陋習,需要由長官以身作則,上行下效才有成果。
以身試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據《漢書.卷七六.趙尹韓張兩王傳.王尊》載,漢代王尊,是位廉潔奉公、處事嚴明、不畏豪強的官吏。在他小時候父母親過世後,就跟著伯、叔父,以幫人牧羊維生。他十分好學,牧羊之餘,熟讀史書,日後也因此而有機會擔任官職。元帝時,他被擢升為安定太守,一上任就發出公告給所屬縣衙,告誡官吏要以身作則,當人民的表率,革除貪婪鄙陋的惡習,明察謹慎的盡守職責,不要無視法律尊嚴,而親身去試探。後來「以身試法」演變為成語,用來形容無視於法律的制裁而故意犯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