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4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6.877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凜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寒冷刺骨。唐.李白〈大獵賦〉:「嚴冬慘切,寒氣凜冽。」
不寒而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寒而慄」之「慄」,典源作「栗」。「栗」通「慄」。雖不寒冷仍發抖。形容內心恐懼極至。語本《史記.卷一二二.酷吏列傳.義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寒冷。[例]滄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寒冷。如:「凜冽」。唐.柳宗元〈至小邱西小石潭記〉:「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明.孫仁孺《東郭記》第二二齣:「暮光又早生新月,野曠西風冽。」
哆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寒冷或恐懼而身體發抖。《三俠五義》第五回:「也有怯官的,戰戰哆嗦不畫像樣的;竟有從容不迫,一揮而就的。」
一曝十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一暴十寒」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孟子是戰國時代的大思想家,後人尊稱他為「亞聖」。當時人們對於齊王管理政事沒什麼成就很不滿意,雖然齊王並未採納孟子的觀點,但他仍幫齊王解釋,說:「不要認為這是因為大王不夠聰明。就算天下最容易生長的生物,如果讓它在太陽下曝晒一天,又放在寒冷的地方十天,也沒有辦法存活。我跟大王相處的時間有限,一旦我離開,那些奸臣小人又來動搖大王的決心,我就算能讓大王萌生一些向善的念頭,又有什麼用呢?」此段話見載於《孟子.告子上》。後來原文中「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演變為「一暴十寒」這句成語,用來比喻人做事缺乏恆心,時常中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溫和、不寒冷的。[例]溫暖、春暖花開
蕭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寂寥冷清的樣子。[例]寒冷的夜晚,使得平日熱鬧的街道顯得十分蕭條。
毛骨悚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將這個夢境告訴朋友們,大家都覺得是不祥的預兆。不久,興祖有事要外出,經過婁虡家門時,感到全身的毛骨都寒冷恐懼起來,結果因此得了病。隨從攙扶著他回家,三天後,就死了。後來「毛骨悚然」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極端驚懼害怕。
坐懷不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邪念,正大光明。 成語故事柳下惠夜晚投宿在郭門,有一個找不到住處的女子前來要求共住一晚,柳下惠擔心寒冷的天氣會把她凍死,就讓她坐在自己懷中取暖,一直到天明破曉,都沒有發生任何非禮的事。 相似、相反詞 相似詞 一本正經 相反詞 拈花惹草,心術不正 例句即使美女當前,他依然坐懷不亂。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