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6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67.011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神話傳說中的神:(1)黃帝時的神。《太平御覽.卷七九.皇王部四.黃帝軒轅氏》:「昔黃神與炎神爭鬥涿鹿之野,將戰,筮於咸。咸曰:『果哉而有咎。』」(2)唐堯時的神。《太平御覽.卷七二一.方術部.醫一》:「咸,堯臣也,以鴻術為帝堯之醫。」(3)殷中宗時的神。《楚辭.屈原.離騷》漢.王逸.注:「咸,古神也,當殷中宗之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利用畫符、唸咒等方法驅除鬼神作祟、作為治病手段的人。《管子.權修》:「上恃龜筮,好用醫,則鬼神驟祟。」《三國演義》第一三回:「李樂、韓暹又連名保奏無徒、部曲、醫、走卒二百餘名,並為校尉、御史等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戰國時楚懷王、襄王並傳有遊高唐、夢山神女薦寢事。見東周戰國.宋玉〈高唐賦.序〉、東周戰國.宋玉〈神女賦.序〉。後指男女歡合。明.梁辰魚《浣紗記》第七折:「今夜同歡會,夢魂飛,山一對暮雲歸。」也作「高唐」、「陽臺」、「雲雨」。
2.山名:(1)位於重慶市山縣東,為巴山山脈的高峰,有十二峰,為川鄂的界山,長江貫穿其間,形成峽。(2)位於山東省泰安市轄肥城市西北。
3.縣名。位於重慶市東部,東、南與湖北省相鄰,西接奉節縣。山十二峰西北,南瀕長江北岸,西鄰奉節。東部有大寧河,濱河有神女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歌舞娛神、能通鬼神的人。晉.干寶《搜神記》卷一九:「或與人夢,或下諭祝,欲得啗童女年十二三者。」
女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是日本供奉神道之女性所跳之舞蹈。原指子、女為招神靈附身所用的舞蹈。有時亦指供奉神道祭祀之舞蹈。舉凡神社祭祀舞蹈《神樂》〔見「神樂」〕、皇宮的《御神樂》等神事儀式中多有女舞。女大多手持搖鈴而舞,《霜月神樂》中的女也擔任攪拌《湯立》〔見「霜月神樂」〕。為女舞伴奏的樂器大多使用太鼓〔見「太鼓」〕、笛、銅鈑子為主,另加上琴或笏拍子的地區亦很多。
演劇博物館編《演劇百科大事典.第五卷》1961。
山之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山,指男女歡合。參見「山」條。山之夢指男女歡合之事。也稱為「山之雨」、「山之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以咒詛害人的邪術。《聊齋志異.卷一○.神女》:「巡撫謂其事近蠱,不許。」
2.蠱之禍。《文選.劉歆.移書讓太常博士》:「遭蠱倉卒之難,未及施行。」《文選.潘岳.西征賦》:「弔戾園於湖邑,諒遭世之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神祕法術信仰。藉祭儀舉行符咒的活動,而達到對超自然力的控制,或產生特殊的超自然效果。
薩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角色名。指術中的靈媒。術盛行於自然民族社會中,術中的靈媒原出現於西伯利亞的古亞洲族群,以及中國東北的通古斯系民族,通古斯族稱靈媒為薩滿。薩滿又稱白,閩南語稱「童乩」,師作法時,將自己陷入精神恍惚狀態,在迷恍中能與精靈溝通。薩滿又與覡略同,但薩滿另有特殊意義,其職務有三:一應用神秘的方法醫治族人疾病。二占卜、預言並與精靈溝通。三禳祓邪惡,這是指駕馭精靈的法術。
劉其偉《藝術與人類學》、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師。《莊子.應帝王》:「鄭有神曰季咸,知人之死生存亡,禍福壽夭。」《資治通鑑.卷二二.漢紀十四.漢武帝征和二年》:「是時,方士及諸神多聚京師,率皆左道惑眾,變幻無所不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