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859.924 ms
共 35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巫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男女幽會處。《清平山堂話本.快嘴李翠蓮記》:「恍若今宵遇神女,紅雲簇擁下巫峰。」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五齣:「誤走到巫峰上,添了些行雲想,匆匆忘卻仙模樣。」
2.巫山的十二峰。
|
祝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邪術降神,為人祈禱或祝詛者。《史記.卷一二六.滑稽傳.褚少孫補西門豹傳》:「用其二三十萬為河伯娶婦,與祝巫共分其餘錢,持歸。」
|
巫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瑪麗.魏格曼(Mary Wigman)於1914編創的作品。此為戴著面具的獨舞作品,配合著節奏明快的打擊樂音,充分表現了女巫邪惡、駭人且詭異的特質,可視為魏格曼表現派作品的代表作。
|
司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職稱。周朝(西元前11世紀∼西元前256)春官宗伯之屬下,係巫官之長,下轄有中士二人,府一人,史一人,胥一人,徒十人。職掌群巫之政令,如有大旱則率男巫女巫在雩祭禮儀中舞蹈,藉以祈雨。
《周禮.卷十七,卷二十四》。
|
冉達;女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角色名。「冉達」在一些峇厘舞蹈中是女巫、寡婦和黑巫皇后的角色。她也叫做查拉那榮〔見Calonarang〕;會出現於神迷舞蹈(Trance Dance)和非神迷舞蹈中。她的服裝是黑白相間的條紋衫;一頂巨大的假髮套;一具凸眼獠牙面具,口中垂出一條火紅長舌,象徵邪惡烈火;雙手帶著獸爪般的鋸齒形指甲套;並且在右手中拿著一塊白布用以遮掩她恐怖面孔,以便接近無警覺的受害者。如果那塊白布被打到就會變成致命的武器。峇厘島相當具代表性的《巴隆與冉達劇》,冉達代表統御邪惡的勢力,巴隆代表光明的力量。
《Dictionary of Traditional South-East Asian Theatre》.
|
女巫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蘇格蘭舞蹈。在摩立郡(Moray-shire),女巫舞是流傳於低下階層的舞蹈,據說配樂非常非常緩慢。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
巫山之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巫山,指男女歡合,參見「巫山」條。巫山之會指男女歡合之事。《紅樓夢》第五回:「是以巫山之會,雲雨之歡,皆由既悅其色,復戀其情之所致也。」
|
男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職稱。〔見司巫〕
|
巫芬格教學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巫芬格教學法指巫芬格針對小學自然科學,所提出的八種教學方法,分別為:
1.闡釋法:即傳統的講述教學法或講演法;由教師透過聲音的管道,講述內容,學生抄錄。教學的呈現是以教師為主,缺乏明顯的師生互動,但可訓練兒童聽力,由聲音中掌握訊息,捕捉意義,後將之轉化為有系統的知識,適用於教學開始時或活動前的指導語,以及活動結束時的綜合整理。 2.互動闡釋法:強調師生互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適時穿插問答或討論,使學生的訊息也傳達給教師,可避免學生注意力不集中和完全被動學習等缺點,適用於複習過去已學的內容知識或呈現新的內容知識。 3.討論式教學法:當兒童遇到一新的或... |
巫與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職稱。Vyedma指女巫,Vyedmak指男巫,此字在斯拉夫語中有「去瞭解」之意。就像被稱為薩滿(Shaman)的部族男祭司一樣,這些巫師會在平坦的沙地、泥地或是冰上製作占星圖表,所畫的圖表當作咒文;更常將其畫在羊皮做成的鼓膜上,類似博物館中可見的拉普巫鼓(Lapp Magical Drum)。巫師要繞著鼓跳舞,同伴擊鼓,極罕見地是用取自羊身上已經磨好的羊蹠骨來占卜,藉著鼓膜的振動,這些白骨就在已雕好的鼓膜圖案上「跳舞」,當指定的儀式歌曲唱完後,鼓聲停止,羊蹠骨也排列成形,巫師就按其排列,做預言或神秘咒語。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