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28.90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概念獲得教學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特徵",那個將事物集合在一起的共同屬性,又可被稱為“關鍵特徵”或“標準屬性”。 概念獲得教學策略源自布魯納(Jerome S. Bruner)所提出的「教材結構」及「直觀思考」的教學理念。概念形成與概念獲得概念形成(Concept formation):指學生知道某些東西屬於哪一類別概念獲得(Concept attainment):學生能夠發現可用來區別某一類別的成員與非同一類別事物的各種屬性。(施良方,1996; Schwab et. al., 1990) 教學設計及實施步驟(一)資料的提供和概念的確認1.老師成對地呈...
發現教學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結構中去直觀和分析思考發現新知的歷程。(註1) 類別以下介紹四種發現教學的設計方法: 1. 遊戲方法布魯納動作表徵、影像表徵和符號表徵的認知發展主張,認為人類的認知成長是從孩童時期的習慣性行動,經由想像有關形象的自由行動,到轉化行動和行動到語言表達(Bruner et al.,1967)。認知發展是讓學生在直觀思考中,發現者各種可能的問題解決途徑,當學生能從遊戲中產生有效能的驚奇,那麼在創作性活動中要突破問題癥結越有其可能性。遊戲中的快樂氣氛可以引發學生追求勝利、成就的動力,讓學生在遊戲中發揮潛能,運用感官和思考去解決遊...
課程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期斯賓塞的實質主義課程理論、赫爾巴特的主知主義課程理論,到20世紀上中葉要素主義和永恆主義課程理論、布魯納的學科結構課程理論,基本上都是立足學科知識本位來闡釋課程,推動知識中心課程理論在不同歷史時期的發展。人本主義課程理論:強調以學生發展為中心。人本主義教育思想是20世紀60-70年代盛行於美國的一種教育思潮。20世紀,美國教育經歷了進步主義以及與之相對立的要素主義、永恆主義、結構主義等諸多改革,然而這種“鐘擺式”的教育改革,並沒有從根本上解決美國教育的弊病。20世紀60年代末期,美國又迅速墮入“冰川時代”。面對著新的幻...
幼兒認知基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而教師必須強調經驗、與週遭環境互動在學生學習上扮演的角色,例如老師必須考慮事物在認知結構上的顯著性。布魯納(Bruner)認為學習是學習者依照現有及過去知識為基礎而建構概念或新知的主動過程,學習者係藉由認知結構,如基模或心智模式而選擇、改變知識,及建構其假設、形成決策,以對經驗提供意義和組織,並允許個人超越知識所給予的。布魯納提到教學理論包括四個方面:具有先備知識瞭解結構化知識的方法,以利於隨時掌握訊息最有效的呈現內容運用報償及處罰的特質和時機。(...
發現式學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Discovery Learning發現式學習係由布魯納(J.S. Bruner)所提倡,此種學習法依教材的性質而異,通常可分為下列五個學習步驟:發現問題: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隨時提示學生留意尋求問題。學生可以從教科書中發現問題,也可以從社會現象或自然現象中發現具有研究價值的問題。如果學生沒有找到適當的問題,教師可以按照預定的教材,提示一連串的問題,使學生思考,以引起其研究的動機。把握問題:在學生發現問題以後,最好採小組討論的方式進行集體思考,用集思廣益的方式擴大學生視野及思考空間,可提高問題意識。進行智慧的冒險:此階...
螺旋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Spiral Curriculum螺旋式課程是根據某個學科的「概念結構」,配合學生的「認知結構」,以促進學生認知能力發展為目的的一種課程發展與設計。螺旋式課程組織的方式,根據布魯納(J.S. Bruner)的教育理論而設計的〔人的研究〕(MACOS)最具代表性,合乎課程組織的繼續性(continuity)和順序性(sequence)等規準。就課程組織的順序性而言,學生首先學會探究比較單純的生命型態如鮭魚和海鷗,並循序漸進探究更複雜的生命型態如狒狒與愛斯基摩人。就課程組織的繼續性而言,螺旋式課程提供一套具有邏輯先後順序的...
知識中心課程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知識中心課程理論知識中心課程理論,有時又稱學科中心課程理論。在課程發展的歷史中,該理論堪稱最古老、影響範圍最廣。從早期斯賓塞的實質主義課程理論、赫爾巴特的主知主義課程理論,到20世紀上中葉要素主義和永恆主義課程理論、布魯納的學科結構課程理論,基本上都是立足學科知識本位來闡釋課程,推動知識中心課程理論在不同歷史時期的發展。早期理論  實質主義課程理論實質主義課程理論是19世紀以英國為核心發展起來的,其主要代表當屬斯賓塞。斯賓塞認為教育的目的是“為完滿生活做準備”,而適應“完滿生活”需要的最有價值的知識是科學,因此課程就是由...
發現學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探索,而由自己來進行大部分的學習。並且老師也鼓勵學生去經歷和進行一些可以讓學生自行找出原則的實驗。布魯納是發現學習的提倡者。他曾這樣形容發現學習:「我們教導某一學科時,目的並不是要製造一個有關這學科的小小活圖書館,而是要使學生能自己思考,能像歷史學家一樣地思考的問題,能參與知識獲得的歷程。瞭解(knowing)是一個歷程(process),而不是一個產品(product)。 學習歷程  發現學習可以應用到許多主題的學習。例如,有些科學博物館有一系列的圓柱體,它們大小和重量不同,而且有些是中空,有些則是實心。他們鼓勵學生...
學習活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本質2 過程3 成果4 時段5 關鍵字6 參考資料 本質1.特殊的訓練遷移:此能力即是學習心理學所稱,利用學習本身之特別應用能力去學習與其性質相似之任務。布魯納(Bruner)將之視為習慣或聯結之延伸,且只限於技能方面之學習。2.一般觀念之遷移:又稱是原理或態度之遷移。此類遷移是教育過程是重點所在,可使知識在基本觀念上繼續加廣加深。為了使學習者能辨認某一觀念能否”應用”到新情境且增廣學習,學習者必須在心中對於其所要處理之現象本質有清楚認識。換言之,學校之教學法應以該學科基本概念之教學為主。 過程1.新資訊之獲得:...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