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8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平安何如奉橘三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王羲之(303-361),東晉書法家,創今草與行書典範,世稱書聖。   〈平安〉、〈何如〉是王羲之寫的兩封信,〈奉橘〉原是〈何如〉帖尾附書。流傳過程中,〈平安〉失去最後兩行,〈奉橘〉則逐漸獨立。三帖在明末合裱成卷,並從它處移配歐陽修(1007-1072)等人的觀款。三帖皆唐人雙鉤廓填,押署一併摹出。牽絲映帶處鋒毫畢現,可見書聖揉合快慢、方圓、提按變化的高超筆法。單字造形富大小、偃仰、開合、欹正之變,無一雷同又互相襯托,深刻展現出創造力。   釋文:(第一則)此粗平安。脩載來十餘□(日)。□(諸)人近集存。想明日當復悉。□□(來無)由同增慨。(第二則)羲之白。不審尊體比復何如。遲復奉告。羲之中泠無賴。尋復白。羲之白。(第三則)奉橘三百枚。霜未降。未可多得。
平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樂曲名。〈平安夜〉(德語:Stille Nacht, heilige Nacht)是一首十分流行的傳統聖誕頌歌,原始的歌詞由約瑟夫.摩爾(Joseph Mohr)於西元一八一六年用德文寫成,一八一八年由奧地利一所小學的校長弗蘭茲.葛魯伯(Franz Gruber)譜曲。現代傳唱的版本與原始版本有些微的不同(特別是在最後部分的變化)。由於詞、曲優美廣為流傳,已被翻譯成世界各種語言,為耶誕夜必唱歌曲。
平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指保險人於被保險人遭受外來突發的意外事故,導致身體遭受傷害、殘廢或死亡時,負給付責任的保險。一般可分為普通平安保險、團體平安保險、旅行平安保險、職業平安保險等四種。平安保險的給付,通常包括死亡保險金、殘廢保險金以及醫療保險金等三項給付。也稱為「傷害保險」、「意外險」。
平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代在邊塞地區每隔三十里就設置一座烽火臺,平日無事時,入夜施放烽火以報平安,稱為「平安火」。宋.陸游〈五月十一日夜且半夢從大駕親征盡復漢唐故地〉詩:「苜蓿峰前盡亭障,平安火在交河上。」
平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晉代王羲之的書法帖。其書法疏密得宜,雍容酣暢且豪放,為行書的典範。隋代鑑藏,唐代記錄,以及明清兩代的印記等,十分完整。現藏國立故宮博物院,北京故宮博物院及上海書畫出版社亦有影印本。
平安竹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平安家書的代稱。參見「報竹平安」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危險。如:「安全」、「平安」、「居安思危」、「轉危為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安舒無事。如:「平安」、「太平」、「和平」。
噤若寒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理當為國為民多做些好事,可是他只願保全自己,不聲不響。好比寒冷時的知了一樣,默不作聲。這種人只圖自己平安無事,見賢不知善揚,聞惡不敢揭發,這是對國家不負責任的罪人,有什麼可稱道的?」 相似詞杜口結舌、緘口結舌 相反詞直言不諱、口若懸河 例句教授一出現,原本吵吵鬧鬧的同學們個個噤若寒蟬,不再發出聲音。
明日黃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重陽節又稱「登高節」、「重九節」、「菊花節」、「茱萸節」等。據南朝梁吳均《續齊諧記》記載,東漢時,仙人費長房曾對桓景說,某年九月九日會有大災難,家人須在手臂繫上盛滿茱萸的囊包,並且登山飲菊花酒,才能消災。桓景如言照辦,果真平安無事,然其家之雞犬牛羊卻都暴斃而死。於是後人每到九月九日這一天就都會登高,佩戴茱萸,以及喝菊花酒。唐朝詩人王維在〈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一詩裡就寫到:「遍插茱萸少一人。」宋朝的蘇軾更是在〈九日次韻王鞏〉一詩裡以錯過重陽節時令賞菊,就沒有興味可言,並進一步申述菊花漸漸枯萎,連戀花的蝶兒也要發愁了。典源又見宋.蘇軾〈南鄉子.霜降水痕收〉詞。內容則是表述蘇軾被貶到黃州後對於時不我...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