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8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305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變故。如:「多事之秋」、「平安無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年。如:「舊歲」、「歲歲平安」。《書經.堯典》:「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閏月定四時,成歲。」《漢書.卷七○.陳湯傳》:「發民作城,日作五百人,二歲乃已。」
有口皆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口碑載道」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這一篇文章是記述永州太平安禪師歌頌天下太平的一段話,他提到物產豐碩而便宜,眾多商人聚集,因為這樣的盛況,人民可以不因物價的差異而奔走四方,自然萬物就能普及於眾生。而這樣的一件好事,並不需要將它用文字記載下來,自然就聽得見眾人到處稱頌的聲音了。後來「口碑載道」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廣受好評。
釋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放心。[例]兒子打電話回來報平安後,他們不安的心才略為釋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祈禱、祈求。如:「祝福」、「祝平安快樂」。
化險為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轉化危險為平安。《孽海花》第二七回:「以後還望中堂忍辱負重,化險為夷,兩公左輔右弼,折中禦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6.平易、平安。如:「化險為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僧道設壇祈神求福的過程。如:「建醮」。《紅樓夢》第二八回:「叫在清虛觀初一到初三打三天平安醮。」
移風易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樂記〉是古代流傳下來最早記錄音樂理論的文章。這篇文章談到音樂的產生及其作用,大意是:當人心受到外界事物的影響而產生情感時,就會發出聲音。把各種聲音結合起來,加上舞蹈動作,就進而產生音樂。所以古代聖王都十分注重對人心會產生影響的事物,並且主張用「禮義」來導正人民的行為,以「音樂」來調和人民的心性。音樂之中,又以和善純正的音樂,最能讓人心平氣和,耳目清明靈敏,長期下來可以潛移默化人民的心性,進而改善不良的社會風氣和習俗,使天下回復和平安寧。「移風易俗」就是直接摘自典源的一個成語,用於表示改善不良的社會風氣和習俗。
唐山過臺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六死、三留、一回頭」:這句俗語道出渡臺的危險性,比喻在十個渡臺移民之中,最後只有約三分之一的人能平安定居臺灣。「過番剩一半,過臺灣無得看」:番在當時指的是南洋地區,去南洋的人,大概有一半的存活率;至於到臺灣的人則是前途未卜,根本不敢聞問。(註3) 參考書目註1. 吳密察監修,《台灣史小事典》(台北:遠流,2012四版),頁34。註2. 魯鼎梅纂修,《重修臺灣縣志‧卷二》註3. 戴寶村,〈唐山過臺灣 〉〈先民度海而來的歷史見證 關津澎湖〉 http://www.rhythmsmonthly.com/?p=2168唐山過...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