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14.428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交叉式的衣領。形制未甚明白,但近世出土的戰國時期銅、木雕像及俑像中,有不少衣領作交叉而方折向下的形制,或即為「袷」。《禮記.曲禮下》:「天子視,不上於袷,不下於帶。」《禮記.深衣》:「袂圜以應規,曲袷如矩以應方。」漢.鄭玄.注:「袷,交領也,古者方領如今小兒衣領。」
陶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陶土燒製成的器物。坯質不透明,具吸水性,經攝氏八百度至一千度焙燒。成品質地較為粗糙,叩之聲音混濁不清。可分為細陶和粗陶,無釉或有釉。隨陶土成分和焙燒溫度的差異,坯體呈白、青、褐、棕等顏色。陶器在新石器時代大量生產。如:「陶器的形制、花紋等特徵常是考古學上重要斷代依據。」
笛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樂器名,吹管樂器,橫吹。現今的笛子多為開八孔,最左邊的是吹孔,其次是膜孔,之下有六個按音孔。所吹奏的音調範圍極廣,除伴奏外,尚可獨奏。笛子的形制大小不一,最常用的有梆笛、曲笛兩種。現有木、竹、金屬、塑膠等不同材質。
霞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古代受封號的婦女披於前胸的禮服服飾。隨品位高低而異其形制,且非皇帝恩賜不得服。《明史.卷六七.輿服志三》:「奏定,……,一品,衣金繡文霞帔,金珠翠妝飾,玉墜。二品,衣金繡雲肩大雜花霞帔,金珠翠妝飾,金墜子。」
鼻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樂器名。流行於高山族間的吹奏樂器。形制可分單管與雙管兩種,均為竹製豎吹。音色柔美、纖細,常用於婚喪、獵歸、迎客、祭祀等演奏。
二里頭文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成湯的時代一致相符,這件事對於夏朝是否存在,成為了深具意義的線索(註二)。二里頭文化的宮殿遺址,其從形制到結構都很有早期宮殿的特色,很多地方都為後代宮殿所沿用,開創了中國宮殿建築傳統的先河。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二里頭文化Keyword:Erlitou 參考資料曾秉赫(2011)。圖解世界七大古文明(初版)。新北市:華威國際。P.146-147(註一)黃碧君 譯(2005)。圖解古文明(初版)。台北市:易博士文化出版。P.114-115(註二)
鐵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樂器名:(1)打擊樂器。將鐵製音板按鋼琴鍵盤的序列排列在板架上,每個音板下裝有閉口的共鳴管。演奏時,使用木製的撥子敲打,使發聲音。為英語Metallophone的意譯。音質近於鋼片琴,卻又較鋼片琴響亮有力。(2)藏族的一種拉弦樂器,形制近於二胡,全長約七十五公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樂器名,打擊樂器。古代的一種鼓。形制為鼓穿在木柄上,鼓框左右用繩繫著兩個珠狀物,手搖木柄,珠狀物來回敲擊鼓面而發聲。類似民間流行的撥浪鼓。隨柄上所穿鼓數的不同,而有路鞀、靈鞀、雷鞀的分別。一般為一至四面鼓。本用於宗廟社稷祭儀的雅樂中,漢唐以後,也用於宮廷的燕樂中。
編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樂器名,打擊樂器。源於中國,亦傳至東亞其他地區。由青銅鑄成,依照大小排列,常見十六鐘同懸掛在一個巨大的鐘架上,分為兩層,其形制隨音階的高低而不同,音愈高者,鐘形愈小;音愈低者,鐘形愈大。編鐘常與編磬組合使用,「金石之聲」中的「金」就是指編鐘,「石」指編磬。西元一九七八年在湖北省隨縣曾出土一套曾侯乙編鐘,是目前世界上所發現最龐大的樂器,共有六十五個鐘,橫跨五個八度音階,甚至每座鐘正鼓音與側鼓音分別可發出三度音程的音高,是中國古代祭祀典禮上重要的樂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衣裳前的蔽膝,用熟皮製成。形制、圖案、顏色按身分、等級不同而有區別。《禮記.玉藻》:「一命縕韍幽衡,再命赤韍幽衡。」《漢書.卷九九.王莽傳上》:「於是莽稽首再拜,受綠韍袞冕衣裳。」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