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62.608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鐵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鐵鑄的鞭子。形制、大小、長短隨人所宜。見《武備志.軍資乘.戰九.鐵鞭》。《三國演義》第五回:「第二個姓黃,名蓋,字公覆,零陵人也,使鐵鞭。」
腰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樂器名,打擊樂器。古今形制不同。隋唐以來用於胡樂,廣首細腰,掛在腰間,用兩手拍擊。現在使用的腰鼓,則兩端小而中腰較粗,奏時用綢帶繫鼓縛在舞者腰間,雙手各執鼓槌交替擊奏。
京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樂器名,擦弦樂器,張二弦。竹製琴筒,音色高亢,主要用於京劇伴奏,故得名。早期有「胡琴」、「二鼓子」之稱。京胡從徽戲中的徽胡發展而來。
百子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為北方遊牧民族用來供宴樂或居住的帳子,後來古人在舉行婚禮時也使用。《南齊書.卷五七.魏虜列傳》:「以繩相交絡,紐木枝棖,覆以青繒,形制平圓,下容百人坐,謂之為『繖』,一云『百子帳』也。於此下宴息。」唐.陸暢〈雲安公主下降奉詔作催妝〉詩:「催鋪百子帳,待障七香車。」
柴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瓷器。產於河南鄭州,世傳五代周世宗柴榮時燒造,一說製器者姓柴,故稱為「柴窯」。瓷器釉明如鏡,質薄如紙,聲清如磬,紋細如絲,形制之精,乃瓷器之極品。
匋齋吉金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名。清端方撰。全書八卷,續錄二卷。此書乃收錄三代、秦漢以下的彞器及六朝以來的造像,所有器具形制及文字都被描摹下來,並且記錄其深淺廣狹。續錄乃補前錄所失收,共八十八器。
胡撥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樂器名,彈撥樂器:(1)係參照古老樂器火不思的形制製成。面板用桐木,背板、側板以楓木製成;面板下部開兩個雲形音窗,音箱內設音梁。置指板及品位。用撥子彈奏,音色醇厚、柔和,音量宏大。多用於合奏、伴奏及彈唱,亦用於獨奏。(2)參見「火不思」條。
披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婦女搭在肩上的帛巾。流行於隋唐,其形制大體有兩種:一種布幅較寬,長度較短,形似披風。另一種布幅較窄,長度增加,多繞過雙臂垂在身體兩側,有裝飾的功用。
印章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研究古代印章形制變革及其印文的學問。有助於鑑定歷史文件的真偽,和研究古代文書制度、官制及地名的演變等。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