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5.612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好高騖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宋朝理學家程顥,字伯淳,號明道先生,和弟弟程頤合稱「二程」,開理學中之洛派。他教導人們追求知識學問要循序漸進,腳踏實地。一方面心中卻也憂慮學者嫌棄低微淺顯的知識,而致力於追求高遠的目標,終究落得沒有成就。後來「好高騖遠」這句成語就從「厭卑近而騖高遠」演變而出,用來指一味地嚮往高遠的目標而不切實際。「好高騖遠」完整的語形見於清人呂留良〈與錢孝直書〉,呂留良以「好高騖遠,事事求出人頭地」,直指錢孝直的缺點。
循循善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論語.子罕》:「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指循序漸進的誘導。《文選.劉孝標.辯命論》:「瓛則關西孔子,通涉六經,循循善誘,服膺儒行。」《浮生六記.卷一.閨房記樂》:「先生循循善誘,余今日之尚能握管,先生力也。」也作「恂恂善誘」、「循循誘人」。
本末倒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近義:背本趨末,捨本逐末,輕重倒置反義:正本溯源,按部就班,循序漸進辨似: 末,音ㄇㄛˋ,事物的細節。不可寫作「未」。 「本末倒置」及「輕重倒置」都有將事物主次弄反的意思。 「本末倒置」除用在事物輕重的錯置外,另可用於因果關係的錯置;「輕重倒置」則僅用於事物輕重的倒置。 本末倒置 輕重倒置 辨似例句 ○ ㄨ 分解因式若不先記公式,就一味去作習題,豈非~! ○ ○ 視工作為重而忽視身體健康,正是~的做法。
按部就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似詞:循序漸進
孤陋寡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節加以禁止約束,這樣就叫做預防。而利用學生接受教育的時機,給予教導,就是合於時宜。不超越學生的程度而循序漸進的施行教育,就叫做合乎順序。讓學生互相觀察而學習彼此的長處,就是觀摩、切磋。這四種方式,就是促使教育興盛、成功的原因。如果在邪惡的念頭和罪過發生後,再加以禁止,這時的教育就發揮不了作用,容易顯得格格不入而無法克服問題。過了應該學習的時期才去學習,即使花費相當的努力也難有成就。雜亂的施教而不循序漸進,就會破壞整個知識的系統性而缺乏條理。獨自學習而沒有朋友一起切磋、研討,就會造成學識淺陋而見聞不廣。對朋友怠慢就違背了師長的教導;一旦言行偏差,就會荒廢了自己的學業。這六項,就是導致教育失敗的原...
多元文化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化教育主在培養學生批判思考、價值判斷、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並進而充實知識及自我探究的能力,可透過四步驟循序完成:1. 自我文化意識:培養學生的自我概念,使其認同自己的文化。2. 多元文化意識:了解社會文化的多樣性,進而減低偏見及刻板印象。3. 跨文化能力:透過群際關係的了解,培養自我多元文化的觀點。4. 公民意識與責任:培養其社會行動力,使其付諸實行,並適應現代的民主社會。 我國發展而台灣由於已經步入自由、民主且開放的多元社會,由於組成人口複雜,彼此間的語言和文化有顯著差異,女性、身心障礙者團體也開始爭取重視,使得多元文化...
布魯納(Jerome_S._Bruner)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spiral curriculum),認為教材是由具體到抽象、由簡單至複雜、由動作表徵至符號表徵等循序漸進,使每一階段的學習自成一個圓周,以後難度漸升高,範圍漸擴大,終而學習到完整的知識。即布魯納(J. S. Bruner)所指任何科目都可藉某種方式教給任何兒童的概念。發現式教學布魯納提出以人為學科中心取向的發現式教學(Discovery Learning)。係指學生在學習情境中,經由自己的探索尋找,從而獲得知識的一種學習方式。 教學理論四項原則動機原則:學習要有動機(motivation),兒童必須先得喜歡學習,願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慢慢的、逐步的。如:「漸入佳境」、「循序漸進」。
福祿貝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名為幼稚園,此為世界上第一所幼稚園。四、幼稚園教育之三項基本原則(1) 順應幼兒自我發展:幼兒發展是循序漸進的,不可跳躍,教育者應注重幼兒本性與需要,順應其自然發展使獲均衡的發展。(2) 自發活動:在教師的指導與鼓勵下,能自動自發。(3) 社會參與:幼稚教育應訓練幼兒瞭解自己與社會關係。五、採「恩物教學」,即用各種恩物來組成有系統的活動,以啟發幼兒建造、審美以及聯想的能力。六、教學上福氏特別重視「遊戲」與「恩物」,認為是培養兒童自動直觀的基本要素,而自動直觀乃是發展兒童內在性質的有效方法。七、著作─《母親遊戲與兒歌》(M...
欲罷不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論語.子罕》顏淵1>喟然2>歎曰:「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夫子循循然善誘人3>,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爾。雖欲從之,末由也已。」 〔注解〕 (1) 顏淵:西元前521∼前490,名回,字子淵,春秋魯人。孔子弟子。天資明睿,貧而好學,於弟子中最賢,孔子稱其「不遷怒,不貳過」。後世稱為「復聖」,列於孔門德行科。亦作「顏子淵」、「顏回」。 (2) 喟然:嘆息、嘆氣的樣子。喟,音ㄎㄨㄟˋ。 (3) 循循然善誘人:指循序漸進的引誘教導別人。見「循循善誘」。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