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5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69.898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蕙質蘭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女子芳潔的心地、高雅的品德。宋.柳永〈離別難.花謝水流倏忽〉詞:「有天然蕙質蘭心、美韶容,何啻值千金?」也作「蕙心蘭質」、「蕙心紈質」。
持之以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1.出處2 2.語譯3 3.故事內容4 4.相似、相反詞4.1 相似詞4.2 相反詞5 5.例句 1.出處 清.曾國藩《家訓喻紀澤》:“若能從此三事上下一番苦工,進之以猛,持之以恒,不過一二年,自爾精進而不覺。” 2.語譯 有恒心地長期堅持下去。 3.故事內容 <<無>> 4.相似、相反詞 相似詞 鍥而不捨 孜孜不倦 相反詞 一暴十寒 半途而廢 5.例句 我們學習時,應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不可半途而廢。
民不聊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當前的情勢說:「今日大王信任韓、魏對秦國是友善的,當心像當年吳王一樣,因為相信越王是真心臣服,所以放心地出兵攻打齊國,沒想到卻在得勝回國時,越王反叛將他擒住。還有,韓、魏歷經幾世爭戰,父老兄弟死在秦人手上的不計其數,國家也因此變得殘破,宗廟年久失修而損壞,將士們肚破頸斷、身首異處,屍骨暴露在荒野上;老弱婦孺被捉去當俘虜,路上時常可見;鬼神沒人祭拜,百姓生活困苦,骨肉分離流落四方。韓、魏沒有滅亡,是秦國的一大憂患!現在大王要出兵攻打楚國,勢必經過韓、魏國境,您不擔心他們會叛變嗎?」後來「民不聊生」這個成語,就從原文中的「百姓不聊生」演變而出,用於形容百姓生活非常困苦。
萬劫不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以世界經歷若干萬年即毀滅一次,再重新開始為「一劫」。「萬劫不復」指人一旦墮入無間地獄,雖歷經萬次世界毀滅那麼久的時間,也不易投胎為人。語出《梵網經盧舍那佛說菩薩心地戒品第十.梵網經菩薩戒序》。後用「萬劫不復」比喻無法挽救的行為或命運。
人心不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感嘆現在的人,失去古人忠厚淳樸的心地。[例]殺人搶劫的新聞層出不窮,真是人心不古!
赤子之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如赤子般善良、純潔、真誠的心地。《孟子.離婁下》:「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唐.柳宗元〈亡姊前京兆府參軍裴君夫人墓誌〉:「必敬必親,下以不失其赤子之心,姻族歸厚,率由是也。」
一鼓作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們會有埋伏,所以下車查看,看到他們的車跡混亂,旗幟也散亂地倒下時,可以斷定他們是真的被打敗了,才敢放心地乘勝追擊。」後來原文中的「一鼓作氣」,就被用來比喻做事時要趁著初起時的勇氣去做,勇往直前,才能一舉成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不是中心地帶、荒僻的。如:「偏遠」、「偏僻」。晉.陶淵明〈飲酒詩〉二○首之五:「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指臣子以自己已飽之腹為例,期望君王的欲望也有滿足之時。語本《左傳.昭公二十八年》:「及饋之畢,願以小人之腹為君子之心,屬厭而已。」後比喻用小人狹隘的心理去猜想君子光明磊落的心地。《醒世恆言.卷七.錢秀才錯占鳳凰儔》:「誰知顏俊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此際便是仇人相見,分外眼睜。」
不可思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5.《五燈會元.卷二.保唐無住禪師》:「弟子亦曾問諸供奉大德,皆讚弟子不可思議。當知彼等但徇人情,師今從理解說,合心地法,實是真理不可思議。」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