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3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2.507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急急忙忙的樣子。如:「她忙兒為趕上末班回家的火車。」《金瓶梅》第六一回:「你不去,卻忙兒來我這屋裡纏。」
杯弓蛇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2.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一○.如是我聞四》:「況杯弓蛇影,恍無憑,而點綴鋪張,宛如目睹。」
孑然一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三國志.卷五七.吳書.虞陸張駱吾朱傳.陸瑁》嘉禾元年,公車徵瑁,拜議郎、選曹尚書。孫權忿公孫淵之巧詐反覆,欲親征之,瑁上疏諫曰:「臣聞聖王之御遠夷,羈縻而已,不常保有,故古者制地,謂之荒服,言慌無常,不可保也。今淵東夷小醜,屏在海隅,雖託人面,與禽獸無異。……且沓渚去淵,道里尚遠,今到其岸,兵勢三分,使彊者進取,次當守船,又次運糧,行人雖多,難得悉用;加以單步負糧,經遠深入,賊地多馬,邀截無常。若淵1>狙詐2>,與北未絕,動眾之日,脣齒相濟3>。若實孑然4>無所憑賴,其畏怖遠迸5>,或難卒滅。使天誅稽於朔野,山虜承間而起,恐非萬安之長慮也。」權未許。瑁重上疏曰:「……今凶桀未殄,疆埸猶警,...
南柯一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人李公佐曾經寫過一篇傳奇小說《南柯太守傳》,相傳在唐德宗貞元七年九月,東平郡人淳于棼(ㄈㄣˊ)與友人在自家門前的大槐樹下飲酒,他因為喝了太多而醉得不醒人事。被兩個朋友送回家後,恍中作了一個夢。在夢中他被大槐安國國王招為駙馬,當了南柯郡太守,廣受人民愛戴,不但享盡了榮華富貴,顯赫一時,子女也都有很好的發展和歸宿。後來公主因病過世,於是淳于棼罷去南柯郡太守的職位回到國都。過了一段時間,國王察覺他心中悶悶不樂,於是要他回家鄉探望親人。淳于棼回到家後,發現自己竟仍舊睡在東廂房。送他回來的兩個紫衣使者於是大聲呼喚他的名字,他才從夢中清醒過來。醒來後,看到家裡的僕人拿著掃帚在打掃庭院,之前送他回來的兩...
寥若晨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傳詔召,六宮願識師顏形。玉皇頷首許歸去,乘龍駕鶴去青冥。豪家少年豈知道,來遶百匝腳不停。雲窗霧閣事恍,重重翠幕深金屏。仙梯難攀俗緣重,浪憑青鳥通丁寧。
念茲在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1.出處2 2.語譯3 3.故事內容4 4.相似、相反詞4.1 相似4.2 相反5 5.例句 1.出處語出書經˙大禹謨:「帝念哉!念茲在茲,釋茲在茲。」 2.語譯指對某人或某事牢記在心,念念不忘。 3.故事內容無 4.相似、相反詞 相似念念不忘、時刻不忘、無時或忘 相反無 5.例句小明對於小美對他說的話總是念茲在茲,時常因此而神情恍
醉生夢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醉生夢死」是用來形容人的生活目的不夠明確,恍恍,好像是喝醉或在睡夢中。宋代大儒程頤在〈明道先生行狀〉一文中,譴責當今學者說:「雖才高明智,膠於見聞,醉生夢死,不自覺也。」而這一切,乃源自於「道之不明」。正道無法彰明,則「邪誕妖異之說」橫行,迷惑人心,掩蔽良能,即使是聰明之士,亦因受異端邪說的蒙蔽,以致於心智無法清明。「醉生夢死」就用來比喻人糊裡糊塗地活著。另一位宋代大儒朱熹亦曾說過:「『百姓日用而不知』,便是不知所謂發生,亦不知所謂收斂,醉生夢死而已。」(見《朱子語類.卷一一六.朱子.訓門人四》)朱子認為一般人這樣一日過一日,懵懵懂懂,對一切事物的發生都不知其所以然,此即所謂「醉生夢死」...
亭亭玉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詞語︰亭亭而立注音︰ㄊ|ㄥˊ ㄊ|ㄥˊ ㄦˊ ㄌ|ˋ漢語拼音︰tíng tíng ér lì釋義︰猶「亭亭玉立」。見「亭亭玉立」條。 01.《北齊書.卷三三.徐之才列傳》:「武成酒色過度,怳不恆,曾病發,自云初見空中有五色物,稍近,變成一美婦人,去地數丈,亭亭而立。」 參考詞語︰亭亭獨立注音︰ㄊ|ㄥˊ ㄊ|ㄥˊ ㄉㄨˊ ㄌ|ˋ漢語拼音︰tíng tíng dú lì釋義︰猶「亭亭玉立」。見「亭亭玉立」條。 01.唐.劉長卿〈戲贈干越尼子歌〉:「至今猶自顏如花,亭亭獨立青蓮下。」 參考詞語︰玉立亭亭注音︰ㄩˋ ㄌ|ˋ ㄊ|ㄥˊ ㄊ|ㄥˊ漢語拼音︰yù lì tíng tíng釋義︰即「...
若隱若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隱約不明,模糊不清。《聊齋志異.卷二.珠兒》:「李驚,方將詰問,則見其若隱若現,恍如煙霧,宛轉間,已登榻坐。」也作「若隱若顯」。
旖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輕盈柔順的樣子。《史記.卷一一七.司馬相如傳》:「紛容蕭蔘,旖旎從風。」唐.李白〈愁陽春賦〉:「蕩漾恍,何垂楊旖旎之愁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