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92.910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愚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愚笨無知,不明事理。[例]爭執過後,雙方都為自己當時的愚昧言行感到愧疚
欲蓋彌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壞名聲。所以君子在行動時會想到禮,在做事時會想到義,不會為了利益違背禮,也不會作出不義的事後,才感到愧疚。有的人想追求名聲,《春秋》卻不加記載,有的人想要掩飾,反而被明白地記了下來,這是為了懲罰不義之人。」後來「欲蓋彌彰」這句成語,就從原文「欲蓋而名章」演變而出,用來形容想要掩飾過失,反而使過失更加明顯。
含血噴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禪院失火,禪師除了勞動於土木重建外,對於傳道解惑的功課未曾懈怠。也許是對無法遵循死心禪師的囑咐,有所愧疚,他曾經作了一首野狐偈頌(佛教詩歌,四言一句),大意是說:「若要含血噴人,必先弄髒了自己嘴巴。自己就一隻不守清規的野狐,每天說一些自以為是的佛法,不就像野狐迷了路,狂走一般。這時要有一聲棒喝,將野狐喚回,急煞步中,野狐骨碌翻了個筋斗。」百丈和野狐,在佛教中都具特殊意思。百丈清規是禪居應守的規矩;野狐,則象徵了偏解的佛理。崇覺空禪師以此自喻,說自己偏解佛法,有如含血噴人一般,自己已先弄髒了還不自知,需要有人「驀地將他喚回」。記載這段故事的文獻《羅湖野錄》,「含血噴人」本作「含血潠人」,意思並無...
內省不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我觀察反省而不感到有所愧疚。《論語.顏淵》:「內省不疚,夫何憂何懼!」漢.崔寔〈政論〉:「吏或實清廉,心平行潔,內省不疚,不肯媚灶。」
鶯鶯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鶯鶯傳》是元稹自身愛情生活之寫照,雖然文中不時流露出炫耀其艷遇之心情,但也可見得他對女主角鶯鶯是存有愧疚之心的,否則不會透過鶯鶯之口說:「為郎憔悴卻羞郎」以責備張生,不無自責之意。3. 雖是寫艷遇,但元稹對女主角必有相當程度的感情,所以不願明寫其為妓女身分,而以鶯鶯遵守禮教、是個閨秀作為幌子,美化她的身分,事實上,答案已藏在文本之中了。也許元稹對化名鶯鶯的過去戀人確實有情,也有後悔的成分在,因而使他生出這樣的感嘆,其離思詩云: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他這樣刻意隱瞞鶯鶯...
自我防衛機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心的罪惡感,以及紓解內心的焦慮,舉例而言,當車禍發生時,肇事者會以鮮花或水果來慰問傷者,以解除內心的愧疚感。(註1)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自我防衛機制英文關鍵字:Self-defense Mechanism 參考資料註1林建平/著。輔導原理與技術,1993年初版,頁184-186。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註2彭駕騂/著。諮商與輔導Q&A,1997年初版,頁288-289。風雲論壇出版社有限公司。
罪惡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個人在實際行為上或想像中,因有違家庭、宗教或社會規範,引發內心譴責而感到愧疚難安的一種主觀意識經驗。
噀血噴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禪院失火,禪師除了勞動於土木重建外,對於傳道解惑的功課未曾懈怠。也許是對無法遵循死心禪師的囑咐,有所愧疚,他曾經作了一首野狐偈頌(佛教詩歌,四言一句),大意是說:「若要含血噴人,必先弄髒了自己嘴巴。自己就一隻不守清規的野狐,每天說一些自以為是的佛法,不就像野狐迷了路,狂走一般。這時要有一聲棒喝,將野狐喚回,急煞步中,野狐骨碌翻了個筋斗。」百丈和野狐,在佛教中都具特殊意思。百丈清規是禪居應守的規矩;野狐,則象徵了偏解的佛理。崇覺空禪師以此自喻,說自己偏解佛法,有如含血噴人一般,自己已先弄髒了還不自知,需要有人「驀地將他喚回」。記載這段故事的文獻《羅湖野錄》,「含血噴人」本作「含血潠人」,意思並無...
單親家庭學生輔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安全感以及情緒不穩定等等負面心態,此將會造成孩童在未來發展上產生不利的影響。另一方面,家長也可能因為愧疚、心疼以及虧欠,即對於子女過度保護或者溺愛子女,而如此的行為模式,也將影響孩子在未來身心上的發展是否健全。家庭經濟困擾:對於單親家庭而言,家中只有一人在承擔經濟壓力,使得家庭經濟的情況更為惡化,因此而使得家中生活品質不好,或者導致單親家長身上壓力過於龐大,進而影響孩童之發展。親子互動困擾:當家庭結構改變時,家裡成員間的心態必會受到影響,進而使得種種適應問題的產生,而彼此間也會變得更為敏感,加上上述兩項的困擾,將使得父母...
欲蓋而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壞名聲。所以君子在行動時會想到禮,在做事時會想到義,不會為了利益違背禮,也不會作出不義的事後,才感到愧疚。有的人想追求名聲,《春秋》卻不加記載,有的人想要掩飾,反而被明白地記了下來,這是為了懲罰不義之人。」後來「欲蓋彌彰」這句成語,就從原文「欲蓋而名章」演變而出,用來形容想要掩飾過失,反而使過失更加明顯。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