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代詞。用於人以外的動物、植物或事物的第三人稱。如:「它們」。
別的、另外的。如:「它山之石」。
坦腹東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坦露腹部,臥於東床。指當女婿,或指稱女婿。#典出晉.王隱《晉書》。
醉生夢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然,此即所謂「醉生夢死」。後人在使用此一成語時,則不僅止於指生活目標不明確的情況,有時會擴大到用於指稱生活頹廢消沉,如清末小說《東歐女豪傑》第三回:「你不見現在那些巴結官場的、崇拜黃金的、在溫柔鄉裡醉生夢死的人嗎?」此處所說的便是程度更為嚴重,沉湎於聲色場所中的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疑問指稱詞。[例]他去那裡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疑問指稱詞。[例]哪天、哪裡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指稱、形容。如:「莫名其妙」、「無以名之」。
心理防衛機轉_(defense_mechanism)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心理防衛機制亦同於心理防衛機制、心理防衛、自我防衛機制(Self-defense Mechanism)、防衛機制、防衛機轉等指稱。其為心理學名詞,最早見於佛洛依德(Freud)的文章《防禦性神經精神病》(The Neuro-Psychoses of Defence,1894)。美國Vaillant將其羅列的28種心理防衛機轉分為四類:精神病的防禦機轉、不成熟的防禦機轉、神經症性防禦機轉及成熟的防禦機轉。但是分類與分組的標準不明確,同一防衛機轉,不同學者可將其列入不同類別與級別。在精神分析的理論中,心理防衛機轉是指「自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抬起、舉起。如:「蹺腳」、「蹺起大拇指稱讚。」《紅樓夢》第九九回:「李十兒坐在椅子上,蹺著一隻腿。」
德行倫理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訓練,對人生的要求作出回應。他認為,只有藉由不斷行善,才能變成有德的人。我們一般談到道德教育,多半是指稱品格教育,追根溯源,實可歸功於亞里斯多德。亞里斯多德和中國儒家一樣都提倡中庸之道,無論是我們的情緒發用或行動表現,都應謹守中庸之道,而過猶不及都不可取。儒家談中庸有一套上通天道的道德形上學基礎,與之不同的是,亞里斯多德卻把中庸當作德行的一種主要性質或特徵,即任何道德的德行都必定展現出不偏不倚的中道,否則不成其為德行。對於亞里斯多德來說,行為或情緒表現的中庸是相對由個人來取決的,可是這並不是任意的取決,而是根據所有人共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指稱較近的人、事、時間或地方。《儒林外史》第一回:「這就是門生治下一個鄉下農民,叫做王冕。」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