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81.263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或事物的代稱。如:「記者」、「作者」。《論語.雍也》:「知者樂水,仁者樂山。」《楚辭.屈原.漁父》:「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車上的坐墊。《說文解字.艸部》:「茵,車重席。」《文選.潘岳.西征賦》:「爾乃端策拂茵,彈冠振衣。」唐.李善.注:「茵,車中蓐也。」
殺身成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詞語︰殺身成義注音︰ㄕㄚ ㄕㄣ ㄔㄥˊ |ˋ漢語拼音︰shā shēn chéng yì釋義︰即「殺身成仁」。見「殺身成仁」條。 01.《晉書.卷四八.閻纘列傳》:「假令如今,呂后必謂昌已反,夷其三族,則誰敢復為殺身成義者哉!」 02.《梁書.卷三四.張緬列傳》:「譬彈冠而振衣,猶自別於泥滓;且殺身以成義,寧露才而揚己。」
深思熟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皆醉,何不餔其糟3>而歠其醨4>?何故深思高舉,自令放為?」屈原曰:「吾聞之,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寧赴湘流,葬於江魚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蒙世俗之塵埃乎!」漁父莞爾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遂去,不復與言。 〔注解〕 (1) 淈其泥:濁亂其泥。淈,音ㄍㄨˇ,攪亂使其混濁。 (2) 揚其波:掀起波濤。 (3) 餔其糟而歠其醨:吃酒渣,喝薄酒。比喻隨波逐流,與世浮沉的生活態度。餔,音ㄅㄨ,吃。糟,釀酒的殘渣。歠,音ㄔㄨㄛˋ,飲、喝。醨,音ㄌ|ˊ,薄酒。見「餔糟歠醨」。 2、「熟慮」:《史記.卷七二....
韋應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當何為,桃李忽凋摧。  幃帳徒自設,冥寞豈複來。平生雖恩重,遷去托窮埃。  抱此女曹恨,顧非高世才。振衣中夜起,河漢尚裴回。 送終  奄忽逾時節,日月獲其良。蕭蕭車馬悲,祖載發中堂。  生平同此居,一旦異存亡。斯須亦何益,終複委山岡。  行出國南門,南望鬱蒼蒼。日入乃雲造,慟哭宿風霜。  晨遷俯玄廬,臨訣但遑遑。方當永潛翳,仰視白日光。  俯仰遽終畢,封樹已荒涼。獨留不得還,欲去結中腸。  童稚知所失,啼號捉我裳。即事猶倉卒,歲月始難忘。 除日  思懷耿如昨,季月已雲暮。忽驚年複新,獨恨人成故。  冰池始泮綠,梅援還飄素...
知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適可而止,不作無限的要求。《老子》第四四章:「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四遊記.東遊記.第四回》:「知止不求才,金睛半倦開,振衣千仞岡,何必戀塵埃?」
濯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指清洗腳。語出《孟子.離婁上》:「有孺子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孔子曰:『小人聽之,清斯濯纓,濁斯濯足矣。』」後比喻除去世間塵埃,以保持高潔品格。《文選.左思.詠史詩八首之五》:「振衣千仞崗,濯足萬里流。」唐.杜甫〈韓諫議注〉詩:「美人娟娟隔秋水,濯足洞庭望八荒。」
彈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彈除帽子上的灰塵。《史記.卷八四.屈原賈生列傳.屈原》:「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誰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晉.左思〈招隱〉詩二首之二:「結綬生纏牽,彈冠去埃塵。」
隨波逐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隨波逐流」之典源,提供參考。 《史記.卷八四.屈原列傳》屈原至於江濱,被髮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漁父見而問之曰:「子非三閭大夫歟?何故而至此?」屈原曰:「舉世混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是以見放。」漁父曰:「夫聖人者,不凝滯1>於物而能與世推移。舉世混濁,何不隨其流而揚其波?眾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懷瑾握瑜而自令見放為?」屈原曰:「吾聞之,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誰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寧赴常流而葬乎江魚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溫蠖乎!」 〔注解〕 (1) 凝滯:停滯不動。
古文運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他們自然是古文運動的主流,其作品受到後人肯定與傳誦,也是其來有自。儘管他們不像韓愈等人那種高聲疾呼與振衣千刃崗的態勢,但文筆與內容的同趨化,就是最好的參與行動。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