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07.640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平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平時。《論語.憲問》:「見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為成人矣。」唐.白居易〈與元微之書〉:「上報疾狀,次敘病心,終論平生交分。」
沈葆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州船政大臣。沈葆楨任職期間,陸續造出軍艦萬年清、湄雲、福星等多艘軍艦。同治十三年(1874年)5月,授命來臺擔任欽差大臣,以處理牡丹社事件,其為日本人與原住民的衝突。之後在臺灣有一連串的交通與軍事等各項建設。沈葆楨於光緒五年(1879)十一月病逝。清廷贈與他太子太保的頭銜,並入祀賢良祠,謚號文肅公。 事蹟 開山撫番沈葆楨於光緒元年(1875)提出開山撫番,即打破臺灣前山後山的阻隔,分成北、中、南三路開山。南路:一由鳳山的赤山越山至卑南(臺東),一由社寮循海岸東行到卑南;中路:由彰化的林圯埔越山至璞石閣(玉裏);北路:自蘇...
見危致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面臨危難時,能夠不惜犧牲生命。《論語.子張》:「士見危致命,見得思義,祭思敬,喪思哀,其可已矣。」漢.班固〈十八侯銘〉:「見危致命,社稷以寧。」也作「見危受命」、「見危授命」。
殉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保全國家而奉獻生命。晉.殷仲文〈罪釁解尚書表〉:「進不能見危授命,忘身殉國;退不能辭粟首陽,拂衣高謝。」《宋書.卷八十八.沈文秀傳》:「丈夫當死戰場,以身殉國,安能歸死兒女手中乎?」
喪氣垂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無所用,垂頭喪氣。帝召韓偓見東橫門,執手涕泗,帝曰:「今先去四大惡,餘以次誅矣。」於是內養八輩候廷中授命,每二輩以衛士十人取一首,俄而全誨、彥弘、易簡、敬容皆死。
低頭喪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無所用,垂頭喪氣。帝召韓偓見東橫門,執手涕泗,帝曰:「今先去四大惡,餘以次誅矣。」於是內養八輩候廷中授命,每二輩以衛士十人取一首,俄而全誨、彥弘、易簡、敬容皆死。
垂首喪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無所用,垂頭喪氣。帝召韓偓見東橫門,執手涕泗,帝曰:「今先去四大惡,餘以次誅矣。」於是內養八輩候廷中授命,每二輩以衛士十人取一首,俄而全誨、彥弘、易簡、敬容皆死。
見危受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面臨危難時,毅然接受託付,勇於獻身。如:「在國家危難時,他能見危受命,置個人死生於度外,實在令人敬佩。」《新唐書.卷二○一.文藝列傳上.袁朗》:「誼曰:『夫門戶者,歷世名節為天下所高,老夫是也。山東人尚婚媾,求祿利耳,至見危受命,則無人焉,何足尚邪?』沛大慚。」唐.齊論〈趙州刺史何公德政碑〉:「見危受命全其節,臨難抗志忘其身。」也作「見危致命」、「見危授命」。
干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違反法紀。漢.潘勗〈冊魏公九錫文〉:「犯關干紀,莫不誅殛。」晉.干寶〈晉紀總論〉:「故其民有見危以授命而不求生以害義。又況可奮臂大呼聚之以干紀作亂之事乎?」
爪牙之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武將。清.魏源《聖武記》卷一一:「爪牙之將,用不拘資,感予特達,授命何辭,百戰百進,義弗旋踵。」也稱為「爪牙之士」。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