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9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科學探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科學探究可視為一種問題解決的訓練,這種訓練同時重視問題解決的歷程與結果,其最終目的是希望培養獨立的問題解決者。例如,國民小學自然科學的課程目標之一在於安排教學情境或實驗情境,讓兒童從事探究活動,其目的在於協助兒童能夠像科學家那樣進行科學探究的工作。例如,兒童要能在生活或自然環境中進行觀察、找尋問題,能根據問題的性質進行推理或決定想要研究的目的,並根據問題思考或設計如何進行實驗和解決問題,以獲得問題的解決或獲得新的訊息和知識。
  「探究」不一定等於「發現」(discovery)。詹森(D.W. Johnson)在其所著〔教育心理學〕一書中指出:「探究」與「發現」並不相同。他認為教...
探究的合理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勞丹(L. Laudan)將合理性分為接受的合理性與探究的合理性,科學探究的合理性方面,勞丹的觀點認為,探究任何一個比其對手具有更高進步率的研究傳統,總是合理性的(即使它只有較低的問題解決效力)。這種觀點是一種較中間的立場,它正介於兩個極端之間,一端堅持優勢典範之可替代者的探究都絕不是合理性的,孔恩(T.S. Kuhn)和歸納主義者可為代表,而另一端則聲稱,對任何研究傳統的探討,不論它是如何的退步,都總可以說是合理性的,弗耶阿本德(P. Feyerabend, 1923~)和拉卡托斯(I. Lakatos, 1922~1974)可為代表。
  例如有兩個競爭的研究傳統,RT和RT...
法理探究模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喬伊斯和魏爾(Joyce & Weil, 1986)在其〔教學法〕的著作中,將探究教學法分成四大類,法理探究模式屬於其中的社會類;所謂「模式」亦即過去沿用的「教學法」。書中提到創立法理探究模式的人是奧立佛和謝弗(Oliver & J. Shaver, 1974)。這個教學法的目的在於幫助學生學會系統地思考生活中的爭端,並對這些爭端的可供選擇的立場加以分析,學生可藉由對爭端關鍵的探究過程,重新的思考並界定一些重要的法律、倫理及社會的問題,因此法理探究模式亦可視作公民教育的一種高級模式。
  法理探究模式假設人是最高法院的法官,在權衡了所有的證詞及觀點後,盡可能做出最佳的判斷。欲扮演...
質的探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質的探究是一種以實際情境為場地,透過參與觀察、訪談等方法,對情境中的生活意義作深度分析與詮釋的探究方式與過程。
  質的探究以發現實際情境中的真實生活面貌為目的,其基本假設與採用的方法、工具,以及解釋的方式,均與傳統量化的探究不同;主要的特點如下:
  1. 不預設明確的假設與研究架構:質的探究視研究的對象為一豐富多變的生命體,認為情境中的人與事物可能展現許多難以事先預測的現象。所以應該以較為非結構式的、彈性的架構與方法進行探究,不宜預先限制了研究範圍。
  2. 以人作為研究工具:在質的探究中,研究者必須以自己為研究工具。非但要親臨現場,要親自感知情境中的意...
探究模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探究模式」強調由學習者自己去探索一件事的來龍去脈。甘特(M.A. Gunter)、艾斯特(T.H. Estes)與施瓦布(J. Schwab)於一九九五年認為:學生從小到大,學校直接教導學生記住許多事情,卻很少教導學生思考事情的方法。事實上,科學家在解決問題或探究未知的領域時,是先去發掘問題,再去尋找答案。因此乃針對科學家研究問題的方法而設計發展出探究模式。這個模式可分成下列幾個步驟進行:
  1.選擇問題:教師先選擇適合進行探究的問題,並引導學生思考問題。
  2.說明探究的流程:在進行探究時,當學生被叫到時才可以發問。發問之後,教師只回答「是」或「否」;如果必要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推理至極致。如:「研究」、「探究」、「推究」、「窮究本源」、「追根究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推究。如:「試探其本」、「探究本源」。
艾瑞克森(E._Erikson)人格發展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定地自由選擇或自我抑制的決心"。學齡初期(3~5歲):主動對內疚的衝突在這一時期如果幼兒表現出的主動探究行為受到鼓勵,幼兒就會形成主動性,這為他將來成為一個有責任感、有創造力的人奠定了基礎。如果成人譏笑幼兒的獨創行為和想像力,那麼幼兒就會逐漸失去自信心,這使他們更傾向於生活在別人為他們安排好的狹窄圈子裏,缺乏自己開創幸福生 活的主動性。當兒童的主動感超過內疚感時,他們就有了"目的"的品質。艾瑞克森把目的定義為:"一種正視和追求有價值目標的勇氣,這種勇氣不為幼兒想像的失利、罪疚感和懲罰的恐懼所限制"。學齡期(6~12歲),...
全人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溫馨校園、終身學習」作為二十一世紀的台灣教育願景。至此,台灣教育界開始有一批學者及實務人士開始深入探究全人教育的學理與實踐基礎,並且陸續有相關的實驗學校開辦,例如台北縣森林小學、苗栗縣全人高級實驗中學、台中縣磊川華德福小學、宜蘭縣慈心華德福實驗學校等。這些實驗學校力求突破傳統升學的教育思維,強調「學生為主、共同參與及行動省思」的精神,來開展學生的多元智能,企盼能培育出全人的下一代。二、全人的意義全人(holistic person)一詞就中文意義來解釋,是指完整的個人,是相對於半人或非人,但又與完美之人(complet...
咎由自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揭發,最後自殺而死。《三國志》作者陳壽在篇末對這幾個人下了評語,認為他們都有著不同的長才,然而追蹤、探究他們的行為舉止及其法度、標準,卻可以從中看出最後的罪過、災禍,都是由他們自己招致的。後來「咎由自取」這個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於表示所有的罪過、災禍都是自己造成的。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