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98.044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行雲流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05.《三俠五義》第七七回:「你我讀書人,待人接物,理宜從權達變,不過隨遇而安,行雲流水。過猶不及,其病一也。」
隨遇而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能安於所處的環境。《三俠五義》第六七回:「出家人隨遇而安,並無菴觀寺院,隨方居住。」《七俠五義》第七七回:「你我讀書人,接物待人理宜從權達變,不過隨遇而安,行雲流水。」也作「隨寓而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極、極端。如:「窮凶極惡」、「窮奢極侈」。《宋史.卷三一三.列傳.文彥博》:「彥博雖窮貴極富,而平居接物謙下,尊德樂善,如恐不及。」
心不在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3.《朱子語類.卷一一七.朱子十四.訓門人五》:「然應事接物之際,苟失存主,則心不在焉;及既知覺,已為間斷。」
初出茅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注解 初:剛開始。茅廬:茅草搭成的簡陋房屋。=二.=釋義 諸葛亮剛開始從隱居之地出來輔佐劉備。比喻剛進入社會工作,入世未深,缺乏經驗。=三.=語源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劉備三顧茅廬,把諸葛亮從隆中請出來輔佐他。這時,諸葛亮初出茅廬,就設計在博望坡大敗曹軍,顯示了他的軍事天才。=四.=例子 他是個初出茅廬的大學生,所以缺乏經驗,待人接物方面,有待改善。=五.=近義 初露頭角|乳臭未乾|初露鋒芒=六.=反義 老成持重|老馬識途
生命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因為人的生存是依靠他人而生存,不可能獨自存活,單一存在。所以生命教育是要培養學生對事情的洞察力與待人接物的智慧,激發學生對生命的熱情,並在別人需要上付出愛的關懷與行動,學習個人所作所為與別人和團體之間的關聯,尊重他人的生命,並且能夠與他人、社會和自然建立良好的互動關係,進而能珍惜人類所共同生存的環境。所以,生命教育係指教導個體去了解、體會與實踐「愛惜自己、尊重他人」的一種價值性活動。三、以知行合一為生命實踐的目標,為整合知情意行的教育生命教育以人為主體,從生活經驗出發,以培養現代人所需的基本能力為目標,不單以知識的獲取為...
不亢不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自尊自大,也不低聲下氣,以諂媚於人。比喻對人的態度恰合身分。如:「杜先生為人正直,待人接物不亢不卑,因此深受朋友們敬重。」也作「不卑不亢」、「不抗不卑」。
禮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推崇讚美。如:「他待人接物一向謙恭敦厚,所以備受大家禮讚。」唐.王勃〈九成宮頌〉:「禮讚三宮,詩歌百堵。」
男女授受不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出《孟子.離婁上》:「男女授受不親,禮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權也。」指男女受禮教道德的規範,不可親手遞接物品,以免肌膚接觸。《兒女英雄傳》第二二回:「豈有此理,你我男女授受不親。你可記得我在能仁寺救你的殘生,那樣性命在呼吸之間,我尚且守這大禮,把那弓梢兒扶你。」
處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待人接物,應付世情。唐.李白〈春日醉起言志〉詩:「處世若大夢,胡為勞其生。」《三國演義》第二五回:「處世不分輕重,非丈夫也。」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