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508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負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反詞:搪塞、敷衍
牡丹社事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位小田縣漁民的證據,又追問「貴國既然已知撫卹琉球民,為何不懲辦台番?」,毛以殺人者為置之化外的生番來搪塞,副島便言:「生番害人,貴國置之不理,我國有必要問罪島人,因與貴國盟好,特先來奉告」,毛昶熙不察日使意圖,隨口回答:「(台灣)生番係我化外之民,問罪與否,聽憑貴國辦理。」日方遂抓住這句話柄,向「無主番界」出兵。 貳、經過日本以清廷認為台灣番界以東為「化外」的理由,圖謀出兵的舉動,在日本引起不小爭議,雖有官員表示反對,但在陸軍中將西鄉從道的堅持下,日軍不顧一切向台灣出兵。1874年5月,日軍在射寮(今屏東縣車城鄉)登陸,...
支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5.說話吞吐含糊、搪塞應付。元.孟漢卿《魔合羅》第四折:「不要你狂言詐語,花脣巧舌,信口支持。」
唐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隄防。「唐塞」原指堵塞隄防上的孔。語本《淮南子.人間》:「唐有萬穴,塞其一,魚何遽無由出。」後多指敷衍了事、塞責應付。《聊齋志異.卷三.毛狐》:「戴月披星,終非了局。使君自有婦,唐塞何為?」也作「搪塞」、「塘塞」。
塞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似詞:搪塞
推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推諉搪塞。如:「處理事情容易推搪的人,總是無法讓人放心。」
支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含混牽強的言語,應付搪塞他人。《京本通俗小說.錯斬崔寧》:「胡說!世間不信有這等巧事,他家失去了十五貫錢,你卻賣的絲恰好也是十五貫錢,這分明是支吾的說話了。」《紅樓夢》第七三回:「你們查的不嚴,怕得不是,還拿這話來支吾。」
戴月披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披星戴月」。見「披星戴月」條。01.元.金仁傑《追韓信》第二折:「官人每不在家裡快活,也這般戴月披星生受,則麼將謂韓信功名如此艱辛,元來這打魚的覓衣飯吃,更是生受。」02.《聊齋志異.卷三.毛狐》:「馬問:『何遽言別?』曰:『戴月披星,終非了局。使君自有婦,搪塞何為?』天明而去。」
支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應付、搪塞。如:「無論好歹,你把他支應走算了。」
不知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滿足。《紅樓夢》第三六回:「看這些人也太不知足,錢也賺彀了,苦事情又侵不著,若個丫頭搪塞著身子也就罷了,又還想這個。」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