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56.251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疾速、靈巧。如:「敏捷」、「靈敏」。
2.聰慧。如:「聰敏」、「敏慧」。《論語.顏淵》:「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新唐書.卷九六.房玄齡傳》:「玄齡幼警敏,貫綜墳籍。」
勤奮、勤勉。《論語.述而》:「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漢書.卷六五.東方朔傳》:「此士所以日夜孳孳,敏行而不敢怠也。」
才能。《國語.齊語》:「盡其四支之敏,以從事於田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地方寬闊,無物遮擋的樣子。如:「寬敞」。漢.王延壽〈魯靈光殿賦〉:「迢嶢倜儻,豐麗博敞,洞轇轕乎,其無垠也。」
張開、打開。如:「敞開大門」、「敞嘴大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依據。《論語.里仁》:「放於利而行,多怨。」
2.至。《孟子.梁惠王下》:「南放於琅邪。」
3.仿效。《後漢書.卷四十.班彪傳上》:「據坤靈之正位,放太紫之圓方。」宋.蘇軾〈上韓太尉書〉:「皆依放儒術六經之言,而取其近似者以為口實。」
1.逐。如:「流放」。《楚辭.屈原.漁父.序》:「屈原放逐在江湘之閒,憂愁歎吟,儀容變易。」
2.棄。《三國志.卷四四.蜀書.姜維傳》:「尋被後主敕令,乃投戈放甲。」
3.放縱、任由。如:「放聲高歌」、「放言高論」。《孟子.告子上》:「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
4.安置。如:「陳放」、「安放」。《水滸傳》第二一回:「一桶盤拖上樓來,放在春臺上。」
5.發出。如:「施放」、「鳴放」。《三國演義》第五回:「堅取箭,連放兩箭,皆被華雄躲過。」
6.開、展。如:「心花怒放」、「百花開放」。
7.在一定時間後停止。如:「放學」、「放工」。
8.任官職,多指京官外任而言。如:「外放」、「下放」。《兒女英雄傳》第四○回:「賞了頭等官加了個副都統銜,放了烏里雅蘇臺的參贊大臣了。」
9.弄,置於「仔細」、「明白」、「聰明」等詞前,有提請注意的意思。如:「放明白些」、「放聰明點」。元.關漢卿《蝴蝶夢》第三折:「哥哥,你丟我時,放仔細些,我肚子上有個癤子哩。」
10. 打網球、排球、乒乓球時的偷襲。如:「他在網前放小球,漂亮極了!」
放蕩、不拘束。如:「豪放」、「狂放」、「奔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摹仿。如:「東施效顰」、「上行下效」。唐.王勃〈滕王閣序〉:「阮籍猖狂,豈效窮途之哭?」
2.致送、奉獻。如:「效勞」、「效力」、「效忠」。《韓非子.五蠹》:「獻圖則地削,效璽則名卑。」《文選.司馬遷.報任少卿書》:「誠欲效其款款之愚。」
1.功用。如:「功效」、「藥效」、「見效」。《淮南子.脩務》:「夫聖人之心,日夜不忘於欲利人,其澤之所及者,效亦大矣。」《紅樓夢》第一一回:「今日頭眩的略好些,別的仍不見怎麼樣大見效。」
2.徵驗。《淮南子.脩務》:「哭者,悲之效也。」漢.王充《論衡.雷虛》:「夫論雷之為火有五驗,言雷為天怒無一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尊重。如:「敬重」、「敬老尊賢」。《論語.先進》:「門人不敬子路。」漢.王符《潛夫論.述赦》:「君敬法則法行,君慢法則法弛。」
2.有禮貌的獻上。如:「敬茶」、「敬酒」。《紅樓夢》第五四回:「又命寶玉:『也敬你姐姐一杯。』」
慎重、恭敬。如:「敬贈」、「敬賀」。《論語.子路》:「居處恭,執事敬。」宋.邢昺.疏:「居處恭謹,執事敬慎。」宋.蘇軾〈答陳傳道〉五首之四:「新舊諸詩,幸得敬覽,不意餘生,復見斯作。」
1.恭肅。《禮記.大學》:「為人臣,止於敬。」
2.表示敬意、謝意或祝賀之意的禮物。如:「喜敬」、「賀敬」、「節敬」。《後漢書.卷五三.周燮傳》:「遣生送敬,遂辭疾而歸。」《警世通言.卷一一.蘇知縣羅衫再和》:「便吩咐門子,於庫房取書儀十兩,送與蘇雨為程敬。」
3.姓。如唐代有敬元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打開、展開。如:「開啟」、「啟齒」。《書經.金縢》:「啟籥見書。」《左傳.襄公二十五年》:「門啟而入,枕尸股而哭。」宋.劉克莊〈苦寒行〉:「長安城中多熱官,朱門日高未啟關。」
2.開導、教導。如:「啟發」、「啟蒙」。《論語.述而》:「不憤不啟,不悱不發。」
3.動身、開始。如:「啟程」、「啟行」、「啟動」。
4.陳述、告訴。如:「啟稟」、「啟奏」。《樂府詩集.卷七三.雜曲歌辭十三.古辭.焦仲卿妻》:「府吏得聞之,堂上啟阿母。」唐.元稹《鶯鶯傳》:「是用托短章,願自陳啟。」
5.開闢、開拓。《南史.卷一.宋武帝本紀》:「編戶歲滋,疆宇日啟。」《文選.潘勗.冊魏公九錫文》:「大啟南陽,世作盟主。」
1.古代稱官信為「啟」,今用來通稱書信。如:「小啟」、「謝啟」。
2.人名。夏禹之子。禹曾讓位於益,但人民懷念禹的功績,乃擁戴啟繼位,開君主世襲之風。
3.姓。如五代十國時後燕有啟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聚集、收集。如:「斂財」。唐.王勃〈餞韋兵曹〉詩:「川霽浮煙斂,山明落照移。」《聊齋志異.卷一一.竹青》:「訊知其由,斂貲送歸。」
2.約束、節制。如:「收斂」、「斂容」。《漢書.卷七六.張敞傳》:「此言尊貴所以自斂制,不從恣之義也。」《紅樓夢》第九七回:「寶玉見了父親,神志略斂些,片時清楚,也沒什麼大差。」
3.退縮。參見「斂手」、「斂足」等條。
4.為死者更衣入棺。通「殮」。如:「殯斂」。宋.錢公輔〈義田記〉:「歿之日,身無以為斂,子無以為喪。」
1.賦稅。《孟子.盡心上》:「易其田疇,薄其稅斂。」《資治通鑑.卷二五二.唐紀六十八.僖宗乾符二年》:「民之困於重斂者爭歸之,數月之間,眾至數萬。」
2.姓。如五代時有斂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次第、順序。《周禮.天官.小宰》:「以官府之六敘正群吏。」《淮南子.本經》:「四時不失其敘。」
2.放於正文之前,用以說明全書要點的。同「序」。如:〈說文解字敘〉。
1.陳述、說明。如:「敘述」、「面敘」。《國語.晉語三》:「紀言以敘之,述意以導之。」
2.評議授職等級或獎勵勛功。如:「銓敘」、「獎敘」。《晉書.卷七○.應詹傳》:「直以舊望登敘。」《北史.卷三九.薛安都傳》:「在南以武力見敘,遇宋孝武起江州,遂以為將。」
3.聚會、話家常。如:「小敘一番」。
4.安排次序。《周禮.天官.司書》:「以周知入出百物,以敘其財,受其幣,使入于職幣。」三國魏.曹植〈社頌〉:「建國承家,莫不修敘。」
5.發抒情思。晉.王羲之〈三月三日蘭亭詩序〉:「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膽識、毫不畏懼人的。如:「勇敢」、「果敢」。《荀子.非十二子》:「齊給速通,不爭先人,剛毅勇敢,不以傷人。」
1.有膽量、不畏懼。如:「敢作敢當」。《史記.卷七七.魏公子傳》:「吾攻趙旦暮且下,而諸侯敢救者,已拔趙,必移兵先擊之。」
2.表示冒昧。如:「敢請」。唐.李白〈為宋中丞自薦表〉:「不勝慺慺之至,敢陳薦以聞。」《水滸傳》第一六回:「敢問軍師用甚計策,賺得本人上山?」
3.豈。《左傳.昭公三十年》:「若得從君而歸,固臣之願也,敢有異心!」
4.莫非、大概。元.關漢卿《竇娥冤》第一折:「你敢是不肯,故意將錢鈔哄我?」《水滸傳》第五三回:「不是我,你敢錯認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散布、傳布。《書經.大禹謨》:「文命敷於四海,祇承于帝。」唐.皮日休〈十原系述.原弈〉:「舜不忍伐,而敷之文德,然後有苗格焉。」
2.陳述。《詩經.商頌.長發》:「敷奏其勇,不震不動,不戁不竦,百祿是總。」南朝宋.謝靈運〈山居賦〉:「研書賞理,敷文奏懷。」
3.鋪設、展開。《書經.顧命》:「牖間南嚮,敷重篾席。」《楚辭.屈原.離騷》:「跪敷衽以陳辭兮,耿吾既得此中正。」
4.塗抹。如:「敷臉」、「敷藥」。《紅樓夢》第三四回:「寶姑娘送去的藥,我給二爺敷上了,比先好些了。」
5.足夠。如:「入不敷出」。《三國演義》第三○回:「若遷延日月,糧草不敷,事可憂矣。」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