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3.636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張愛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1920?~1995)籍貫河北省。生於上海。有名女作家。本名張瑛,十歲時改名。幼年居住於上海和天津,接受中西文化教育。七歲開始寫故事,民國二十八年前往香港大學攻讀文學,三年後返上海,開始文學創作生涯。文筆細膩,承襲如紅樓夢之古典作品精華。被譽之為中國新文學大師之一。代表作品有《秧歌》、《赤地之戀》、《半生緣》、《怨女》等四部長篇小說。散文亦頗出色。
學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讀書人或研習學問的人。《莊子.盜跖》:「使天下學士不反其本,妄作孝弟而儌倖於封侯富貴者也。」《儒林外史》第一一回:「可笑近來文人學士,說著王冕,都稱他做王參軍!」
2.職官名。魏晉南北朝始設,為掌管典禮、撰述的官職;唐開元年間設置學士院,稱為「翰林學士」,為文學侍從,參理機務,起草詔書。
3.大學授予的學位之一。依學位授予法之規定,大學授予的學位分為學士、碩士、博士。
階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途徑。[例]攻讀博士是晉身學術圈的必要階梯,你一定要全力以赴才行。
歸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返回自己的國家。[例]他在國外攻讀博士學位多年,終於將在下個月學成歸國。
林語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新青年》上發表研究漢字的文章,提倡白話文學,並與胡適成為好友。1919年,林語堂進入美國哈佛大學攻讀比較文學,1920年,在德國殷內大學修習莎士比亞戲劇,後又到萊比錫大學攻讀語言學,師從漢學家唐拉狄,研究中國的古音韻,取得語言學博士學問,1923年回國。林語堂回國後,任北京大學英文系語言學教授,後來成為新文化運動中"語絲派"陣營的主將。1926年,轉任廈門大學文科主任。1927年3月,林語堂應武漢國民政府外交部長陳友仁之邀﹐出任外交部秘書。9月...
胡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胡適,原名嗣穈,學名洪騂,之後改名胡適,字適之,安徽省績溪縣人,現代著名學者。1910年赴美國留學,於康乃爾大學讀農科,後改讀文科,1914年前往哥倫比亞大學攻讀哲學,學習於杜威。1917年通過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學位考試返回中國。胡適提倡文學革命,曾發表〈文學改良芻議〉,提倡白話文運動,為新文化運動領袖之一。胡適著作豐富,在文、史、考據、教育、紅學等諸多領域皆有諸多著作。
馬奎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馬奎斯在1928年3月6日生於哥倫比亞阿拉卡塔卡。1940年遷居首都波哥大。1947年入波哥大大學攻讀法律,並開始文學創作。1948年因哥倫比亞內戰中途輟學。不久他進入報界,任《觀察家報》記者。1955年,他因連載文章揭露被政府美化了的海難而被迫離開哥倫比亞,任《觀察家報》駐歐洲記者。1960年,任古巴拉丁通訊社記者。1961年至1967年,他移居墨西哥,從事文學、新聞和電影工作。之後他主要居住在墨西哥和歐洲,繼續其文學創作。1975年,他為抗議智利政變舉行文學罷工,擱筆5年。1982年,獲諾貝爾文學獎,並任法國西班牙...
薄伽丘(Giovanni Boccaccio)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學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通常指大學以上學生,於學分修習完畢後,具有某種程度的專業知識,經有關的學術機構覈可而授予的學術資格。分學士、碩士、博士三種。[例]他以優異的成績取得法學碩士學位,並獲得攻讀國際公法博士的資格。
張惠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生平2 觀點3 著作4 評價 生平 張惠菁(女,1971年—),台灣宜蘭人,作家。台大歷史系畢業後,公費留學英國愛丁堡大學,攻讀歷史學碩士及博士班。博士班二年級毅然放棄歷史學家夢想,開始致力於文學創作。第一個中篇小說〈蒙田筆記〉獲中央日報文學獎,九八年再以中篇小說〈惡寒〉獲聯合報文學獎,從來不覺得自己是文藝青年,每一次的作品都要打破從前才會繼續寫下去。九九年專心創作短篇小說與散文,〈哭渦〉奪下台北文學獎、〈蛾〉獲時報文學獎。後因捲入故宮南院弊案,而停筆了一段時間。她寫小說,也寫散文。她的散文多取材對於現代都市生...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