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6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36.842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政治效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政治效能是個人對於參與之政治團體,在主觀上感到對該團體是否具有影響力的一種態度。政治效能係政治社會化所產生的結果,因為個人往往將自己在非政府權威性機構(如家庭、學校、工作場所)中所獲得的經驗,擴大運用在國家政治範疇中。因此,政治效能意識是基於個人生活經驗而產生之自信、有效的意識。由於在日常工作及生活挑戰中經驗到自己是有效的,因而樂意參與政治,運用其影響力。
  當代的民主理論認為,個人應該在國家政治過程之外接受一些民主訓練,以增加公民參與政治事務的興趣與能力。因為參與公共事務的經驗,可以培養自我管理、控制自己生活及環境的能力,進而發展出對於「負責而有效參與公共事務之能力」的自信心...
民主政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國家主權屬於全體人民所有,政府依據民意施政,人民行使選舉、罷免、創制、複決四種民權,以控制政府政策及官員的政治制度。
政治庇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行為或思想危害國家政治上根本組織的人,逃到國外,其他國家給予保護,稱為「政治庇護」。
黑金政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諷稱與黑道勢力或財團勾結行事的政治風氣。
政黨政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個國家透過政黨來行使國家政權的一種形式。尤指執政黨行使與主導國家政權的運作,在野黨從旁監督的政治過程。有時也可指政黨為實現政黨目標所做的一切活動。
科員政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組織中的基層人員,仗著對法規熟悉而形成的專權。上級人員往往受制於他們,是一種不正常的行政現象。
課程政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課程政治學」是一個相當新的名詞,在一九五○年代以前很少提及此詞;以往課程研究比較強調科學的課程建構,而忽略了課程政治因素。課程政治學研究的重點在探討試圖影響學校教學內容的組織與個人及其影響力,也就是課程控制的問題,例如:學校課程由誰決定的?透過何種程序?這當中權力如何分配?課程控制由誰執行?那些人物和機構試圖影響學校課程決定?如何影響?除明顯方式外,還採用那些潛在方式?針對這些影響課程過程明顯力量進行的分析,研究者稱之為課程政治學。
  影響課程過程的力量非憑空存在,而是在社會、文化及經濟等複雜環境的交互影響下產生的。在課程決定的產生過程中,並不一定全是理性的過程,也並非完全依...
政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凡危害國家政治上根本組織的犯罪,稱為「政治犯」。如犯內亂罪、外患罪者。也稱為「國事犯」。
政治社會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政治社會化是個人接受各種社會期望及文化規範的影響,形成其獨特政治價值觀念及行為型態的過程;若從另一角度界定,一個社會或國家藉各種不同的社會影響力量,培養其社會成員政治價值及行為,以便形成某種政治文化(political culture)的過程,亦稱為政治社會化。
  不同的社會有不同的政治社會化目標:傳統或原始社會的政治社會化目標,是將不變或極少變化的文化與政治價值觀念,傳遞或灌輸給下一代,以期維持原有的政治與社會結構;變遷與開放社會的政治社會化目標,是倡導革新,以避免變遷的障礙,而能建立新的社會秩序;極權社會的政治社會化目標,則是運用嚴密控制手段建立新的政治價值,塑造預期的政治...
政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稱富有政治學識及經驗的專家。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