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6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政治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Aristotle, 384~322 B.C.)著有〔政治學〕一書。這本書雖然是談政治理論,但是也談教育,有關他的教育理論與教育實際,大致可以透過此書去了解:
  1.教育的意義:教育一方面是國家的教育機能,一方面也是個人自我發展的一種歷程。自我有其可發展的潛力,這種潛力就是理性,因為人具理性的動物。由於教育是附屬於政治的一種藝術,為了使政治實體城邦成為一個有德性的實體,於是組成國家的人民,就需要經由教育的實施,使其具備德性以為實現「至善」的基礎。其次,教育也是協助個體由內向外,盡力發展理性的一種過程。在個人得到適度的發展之後,所有的非理性因素,如各種慾求,...
政治社會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探討政治行為和現象與社會結構和變遷之間關連性的社會學次領域。
空軍政治學院信息管理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空軍政治學院圖書檔案系於1986年建立,該系是全軍唯一培養軍隊圖書、情報、檔案專業人才的教學基地。教育層級分大學專科(包括函授)、本科和研究生,1988年開始招收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1990年10月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該系為圖書館學專業碩士學位授予點。1994年經上級主管部門批准,將系名改為信息管理系,以適應諮詢信息業和科技服務業發展的需要。現任系主任為葉千軍副教授。
  (一)教學目標:培養圖書館學專業從事科學研究、教學或圖書館、信息研究所業務管理工作的高級專業人才。
  (二)入學要求:凡大學本科畢業或具有同等學力(大學專科畢業後工作兩年以上)、年齡不超過40歲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管理、統理。如:「治國」、「治理」、「統治」、「治家」。
處分。如:「治罪」、「處治」、「懲治」。
研究。如:「治學」、「治經」。
診療。如:「治病」、「醫治」、「無藥可治」、「不治死亡」。
太平的、安定的。如:「治世」、「治平」、「長治久安」。
政府機關所在地。如:「省治」、「縣治」。
經營。如:「治產」。
整理、辦理。如:「治裝」、「治喪」、「整治行囊」。
疏通清理。如:「治水」、「治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統治、管理。[例]政治、政權
暴殄天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商朝末年,紂王帝辛對內統治手段殘暴,對外連年征戰用兵,導致商朝政治腐敗、社會動蕩。而當時商的西方屬國周,在位者為武王姬發,他任用賢士呂尚、周公等,國勢非常強盛,於是起兵伐紂。《書經.武成》篇記載了武王在征討商紂前,祭告天地的一段話,他說:「我周王姬發將征伐商,因為今日的商君紂暴虐無道,任意蹧蹋鳥獸草木等自然界生物,又殘害苛虐百姓。不但使自己成為逃亡罪犯的頭領,更使商朝城邑成了罪犯集中躲藏的巢窟。我獲得了志士仁人的協助,所以敢敬奉天意,前去遏制禍亂。」最後商周決戰於牧野,紂王慘敗,自焚而死,商朝滅亡。《書經》原文中的「暴殄天物」,原指紂王任意糟蹋自然界的生物,後來演變為成語,用來比喻糟蹋物力,不...
光風霽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原指雨過天晴後的明淨景象。後比喻政治清明,時世太平的局面。《大宋宣和遺事.元集》:「上下三千餘年,興廢百千萬事,大概光風霽月之時少,陰風晦冥之時多。」後亦以比喻人的胸懷坦蕩,品格高潔。《宋史.卷四二七.道學傳一.周敦頤傳》:「人品甚高,胸懷灑落,如光風霽月。」也作「光霽」。
罄竹難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這些奇怪的現象「皆亂國之所生也,不能勝數,盡荊、越之竹,猶不能書」。意思是說這些奇怪的現象,都是由於政治敗壞所帶來的亂亡徵兆,而且這種國家即將敗亡的徵兆,多到用盡荊、越兩地的竹子來寫都寫不完。後來「罄竹難書」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本來是用來形容亂象之多,後來則轉變而專用於形容罪狀極多。如《漢書.卷六六.公孫劉田王楊蔡陳鄭傳.公孫賀》便有「南山之竹不足受我辭」之說,《舊唐書.卷五三.李密列傳》亦有「罄南山之竹,書罪未窮」的用法。案:前者是漢臣朱世安被誣諂下獄時,上書揭發丞相公孫賀父子作惡多端所用之語;後者則是隋人李密欲討伐隋煬帝,檄文中用以形容煬帝罪大惡極之語。這兩段文字都是描述罪狀之多,難...
克紹箕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禮記》是儒家典籍的一部分,為十三經之一,內容多是孔子的弟子及後學所記。書中所記載的,都是上古時期的禮俗儀式和儒家理想中的政治制度。這些制度和上古時代的人民生活息息相關,但是隨著時代變遷,實體的禮俗早己不合現代實用,但是其中所蘊含的智慧與理念,卻仍可作為後世的參考。在《禮記.學記》中提到,古時候好的鐵匠的兒子,必須先學習縫合袍裘、獸皮,做為日後學習鑄冶鐵器的基礎;而一個製造弓箭的能手,他的兒子要先學習用竹子、柳條來編製畚箕,為學習造弓奠下根基。如此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的學習,後代子孫自然能夠學會前人的技術,並發揚光大。後來「克紹箕裘」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比喻能夠繼承父業,亦用於比喻能繼承師...
栩栩如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莊子.齊物論》昔者莊周1>夢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適志2>與3>!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胡蝶與,胡蝶之夢為周與﹖周與胡蝶,則必有分矣。此之謂物化。 〔注解〕 (1) 莊周:戰國時宋國蒙人,生卒年不詳。曾為蒙漆園吏,故亦稱為「蒙吏」、「蒙莊」、「蒙叟」。與梁惠王、齊宣王、孟子、惠施同時。又嘗隱居南華山,故唐玄宗天寶初,詔追號為南華真人,稱其書為《南華經》。其人生觀崇尚自然無為,逍遙自得;政治觀則歸於無為而治。與老子並為道家思想的宗師,著有《莊子》。 (2) 自喻適志:自快得意。喻,知曉。適志,適意、舒適。 (3) 與:音ㄩˊ,置於句末,表示感嘆的語氣。同「歟」。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