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開門揖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 策薨:策,指孫策(西元175∼200),字伯符,吳郡富春人。三國時吳主孫權之兄。父堅戰死,策整軍渡江,所向皆破,遂定江東之地,後中箭傷重而卒。權稱帝後,追諡長沙桓王。薨,音ㄏㄨㄥ,古代諸侯或大官死亡稱為「薨」。 (2) 權:孫權(西元182∼252),字仲謀,吳郡富春人。繼兄策之後,據有江東,與漢、魏對峙,成三分之業,後稱帝建業,國號吳,在位三十一年。卒諡大皇帝,簡稱為「大皇」。世稱吳大帝。 (3) 長史:職官名。漢代丞相和將軍皆設有長史官,相當於現在的祕書長或幕僚長。 (4) 孝廉:指孫權。漢時有薦舉「善事父母,為人清潔有廉隅者」為官的制度,稱為「舉孝廉」,「孝廉」的地位相當於...
駱驛不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郭伋上任後,信賞必罰,懲奸除惡,盜賊便從此消散,地方逐漸歸於平靜。後來匈奴又不斷地擾亂漁陽邊境,郭伋整軍待戰,以致於匈奴不敢來犯,使人民得以安居樂業。由於他在此地的政績極佳,潁川地區出現盜賊時,光武帝又將他派去做太守。郭伋到了潁川,招降山賊數百人,不將他們治罪,讓他們回鄉務農。所以除了潁川地區的盜賊外,其他地區的盜賊聽說郭伋的德政,都紛紛前來歸降。《後漢書》此處原文便用「駱驛不絕」來形容各地區的盜賊來降時,人與車馬來往頻繁,連續不斷的樣子。另外如《後漢書.卷八九.南匈奴列傳》,內容則是表述東漢和帝時南匈奴的逢侯作亂,漢軍聯合烏桓、鮮卑等四萬聯軍合剿,大破逢侯於滿夷谷。逢侯便率餘眾出塞,分裂為二...
牡丹社事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陸,清廷毫無所悉,經英國駐華公使威妥瑪(Thomas Wade)告知總裡衙門,才獲得訊息。日軍在恆春整軍後,一面攻擊車城、枋山、獅子的原住民部落,一面前往滿州原住民部落招撫,清廷原擬以海難糾紛來解決,在了解日軍對台有佔領之意後,急忙任命福州船政大臣沈葆楨為欽差大臣,於6月中趕赴台灣,與日軍交涉。在沈葆楨的調度下,淮軍,台灣土勇營向南部集結,日軍查覺有異,也擬定進攻台灣府城(今台南市),雙方劍拔弩張,最後透過外交協商而化解。10月,清廷與日本締結「北京專約」,清廷賠償日軍50萬兩,日軍撤出台灣,事件落幕。經此事件,清廷深感...
重整旗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旗和鼓都是古代戰陣中,軍隊必備的物品。軍旗高舉,擂鼓前進,可壯軍隊出征的聲勢。但是遇到戰況不利,兵敗而散,往往就會旗倒,鼓停。如果要重整軍隊,再次出征,必然要將軍旗重新舉起,戰鼓再次擂起,所以「重整旗鼓」就表示失敗後再聚力量,重新行動。這句成語比較早的出處,可以在宋代《圓悟佛果禪師語錄》卷一七找到線索,文獻中有「法燈重整鎗旗,再裝甲冑」的說法,字面上的意思就是把鎗旗重整,甲冑重披,就是準備再赴沙場,意思和「重整旗鼓」是很類似的。這段文字的大意是這樣的:藥山和尚有一天夜晚不點燈,向眾僧人說:「我有一句好話,但是要等到小牛犢生子時才要向你們說。」當時有一位僧人聽了就站出來說:「小牛犢早就生子了,就...
知難而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德立刑行,政成事時,典從禮順,若之何敵之?見可而進,知難而退,軍之善政也。兼弱攻昧,武之善經也。子姑整軍而經武乎!猶有弱而昧者,何必楚?」
掩旗息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忠和趙雲前往劫糧草。黃忠的部隊在途中被曹軍包圍,趙雲便率兵來支援,打退了曹操的軍隊。曹操心有不甘,重整軍隊繼續追擊。趙雲回到營地後,沔陽長張翼看見曹軍逐漸逼近,想要關上營寨的大門,堅守陣地。趙雲卻下令敞開營門,放倒軍旗,停止戰鼓,故佈疑陣。曹操看到蜀軍陣地一片死寂,毫無動靜,懷疑趙雲已經設下埋伏,不敢輕舉妄動,於是急忙退兵。這時趙雲下令戰鼓齊鳴,萬箭齊放。曹軍遭到這突來的伏擊,頓時大亂,紛紛逃命,混亂中自相踐踏和跌入漢水而死的士兵不計其數。後來這段故事中的「偃旗息鼓」演變成一句成語,除了原有意思外,也用來比喻事情中斷或聲勢減弱。
絡驛不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郭伋上任後,信賞必罰,懲奸除惡,盜賊便從此消散,地方逐漸歸於平靜。後來匈奴又不斷地擾亂漁陽邊境,郭伋整軍待戰,以致於匈奴不敢來犯,使人民得以安居樂業。由於他在此地的政績極佳,潁川地區出現盜賊時,光武帝又將他派去做太守。郭伋到了潁川,招降山賊數百人,不將他們治罪,讓他們回鄉務農。所以除了潁川地區的盜賊外,其他地區的盜賊聽說郭伋的德政,都紛紛前來歸降。《後漢書》此處原文便用「駱驛不絕」來形容各地區的盜賊來降時,人與車馬來往頻繁,連續不斷的樣子。另外如《後漢書.卷八九.南匈奴列傳》,內容則是表述東漢和帝時南匈奴的逢侯作亂,漢軍聯合烏桓、鮮卑等四萬聯軍合剿,大破逢侯於滿夷谷。逢侯便率餘眾出塞,分裂為二...
喜容可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臨頭的驚慌。司馬懿見狀,以為諸葛亮是要誘敵深入,城內必有伏兵,於是決定暫且退兵。諸葛亮料想司馬懿當會整軍再來攻,便趁著魏軍退兵的空檔,帶著全城百姓與軍士,棄守西城,退入漢中。而他在這場交戰中,不費一兵一卒便以計退兵,不但在當時令人驚嘆,後世更有人作詩讚曰:「瑤琴三尺勝雄師,諸葛西城退敵時。十五萬人回馬處,土人指點到今疑。」而諸葛亮在大敵當前時,猶能「披鶴氅,戴綸巾」,「笑容可掬,焚香操琴」,那一派悠閒瀟灑、處變不驚的風範,也讓後世景仰不已。
平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平定叛亂。《後漢書.卷四八.楊李翟應霍爰徐列傳.楊終》:「高祖平亂,約法三章。太宗至仁,除去收孥。」《三國志.卷一一.魏書.袁張涼國田王邴管傳.袁渙》:「若夫兼愛天下而反之於正,雖以武平亂而濟之以德,誠百王不易之道也。」
坐不安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心緒不寧,焦躁難安。《三國志.卷三六.蜀書.張飛傳》:「朕用怛然,坐不安席,食不甘味,整軍誥誓,將行天罰。」《三國演義》第八回:「司徒王充歸到府中,尋思今日席間之事,坐不安席。」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