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51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辭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料庫.根據詞語出現比率建立詞頻表。為語言學家及辭典編纂人提供客觀的數據。到了1980年,應用當時開始普及的電腦技術,使語料庫發生爆炸性增長。例如:英語庫由當初730萬詞語,到2002年增長到4.5億詞語。辭典編纂人可以更快更準確監視字彙普及比率的變化,詞義的變化及新詞語的創造,大大方便編纂工作。詞語排序當詞典所用的是拼音文字,字詞是以拼音字母來排序。例如日本詞典是以五十音順來作排列。當辭典所用的是意音文字,便有獨特的排列方式。例如,中文字是意音文字...
弦歌不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政治清明,禮樂教化普及。如:「堯、舜時,物產豐饒,弦歌不輟,其政績為後代皇帝奉為圭臬。」
比比皆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1.出處2 2.語譯3 3.故事內容4 4.相似、相反詞4.1 相似詞4.2 相反詞5 5.例句 1.出處《戰國策‧秦策一》 2.語譯到處都是,形容數量非常多 3.故事內容<<無>> 4.相似、相反詞 相似詞俯拾即是 相反詞九牛一毛 5.例句現在行動電話已經普及,馬路上使用的人比比皆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普及、遍及。《國語.魯語》:「小賜不咸,獨恭不優。」
相得益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主和賢臣之間的關係。他認為賢才是國家的工具,官員如果是賢能的人才,則不需任何的改革更張,功德自然就會普及全國。工具銳利,用的力量少,但效果卻很好。相同的道理,聖人和君子,正是聖明君主治理天下的工具,因此君王必須認真尋找賢德之人,才能夠安逸地享受天下太平。做部屬的也是如此,賢能的人一旦遇到聖明的君主,謀略合乎君主的心意,規諫的言詞受到重視,忠君之心能夠彰顯,得以擔任官職且施展抱負。所以天下太平,君主聖明,賢能的人才自然聚集,眾人心神聚合,會集大家的智慧,互相勉勵、配合,更能顯現出各自的長處。「相得益彰」這句成語就出自此處,指互相配合、映襯,更能顯出各自的優點。
下里巴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1.解釋2 2.出處3 3.故事4 4.例句 1.解釋<下里>、<巴人>:戰國時楚國流行的民間歌曲。後泛指通俗的普及的文藝作品。多用來謙稱自己的作品。 2.出處戰國˙楚˙宋玉<對楚王問>:「客有歌於郢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國中屬而和不過數千人......其為陽春白雪,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千人而已」 3.故事戰國楚.宋玉〈對楚王問〉中,記載了楚襄王和宋玉的一段對話。有一次楚襄王對宋玉說:「我聽到許多有關於你的不好傳言,是不是因為你的言行舉止有不端正的地方呢?」宋玉擅長言論,馬上就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普及。《禮記.禮器》:「德發揚,詡萬物。」漢.鄭玄.注:「詡,猶普也,遍也。」
有口皆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口碑載道」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這一篇文章是記述永州太平安禪師歌頌天下太平的一段話,他提到物產豐碩而便宜,眾多商人聚集,因為這樣的盛況,人民可以不因物價的差異而奔走四方,自然萬物就能普及於眾生。而這樣的一件好事,並不需要將它用文字記載下來,自然就聽得見眾人到處稱頌的聲音了。後來「口碑載道」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廣受好評。
聚精會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王襃,字子淵,西漢蜀人。宣帝時,由益州刺史王襄舉薦,得到宣帝的召見,命他作〈聖主得賢臣頌〉(見收於《漢書》本傳)。其中一段述說聖主和賢臣之間的關係。他認為賢才是國家的工具,官員如果是賢能的人才,則不需任何的改革更張,功德自然就會普及全國。工具銳利,用的力量少,但效果卻很好。相同的道理,聖人和君子,正是聖明君主治理天下的工具,因此君王必須認真辛苦的尋找賢德之人,才能夠安逸地享受天下太平。做部屬的也是如此,賢能的人在還沒有遇到聖明君主時,所提的策略和建議,不被採納,境遇卑賤困苦。然而,一旦遇到聖明的君主,謀略合乎君主的心意,規諫的言詞受到重視,忠君之心能夠彰顯,得以擔任官職且施展抱負。所以天下太平...
移風易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改善社會的風氣或習俗。[例]惟有普及國民教育,提高文化水準,才能達到移風易俗的目的。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