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2945.2479 ms
共 104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曉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知道、明白。如:「請您放心,我曉得輕重利害,不會貿然行事。」《儒林外史》第三四回:「莊紹光坐在車裡,半日也說不出話來;也不曉得車外邊這半會做的是些甚麼勾當。」
|
花塢春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鳥語花香的美好春景。《老殘遊記》第二回:「那彈弦子的亦全用輪指,忽大忽小,同他那聲音相和相合,有如花塢春曉,好鳥亂鳴。」
|
通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從晚上到天亮、徹夜。《三國志.卷六四.吳書.諸葛滕二孫濮陽傳.滕胤》:「胤白日接賓客,夜省文書,或通曉不寐。」
2.明白了解。唐.韓愈〈答陳商書〉:「辱惠書,語高而旨深,三四讀尚不能通曉。」《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一:「為人聰俊,廣覽詩書,九經三史,無不通曉。」
|
張曉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生平2 著作3 文學觀點4 評價 生平9502123駱彥伶編輯張曉風(1941年3月29日-),台灣女作家,江蘇銅山人。筆名為曉風、桑科、可叵。出生於浙江金華,八歲隨父母遷台,1952年入學北一女中。1954年舉家遷往屏東,就讀屏東女中。肄業於台灣東吳大學中文系。曾任教東吳大學、香港浸會學院、國立陽明大學。自陽明大學創校以來,一直擔任該校通識教育中心教授至2006年退休。她是中山文藝獎、國家文藝獎、吳三連文藝獎、中國時報文學獎、聯合報文學獎...
|
家諭戶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即「家喻戶曉」。見「家喻戶曉」條。01.宋.樓鑰《攻媿集.卷二九.繳鄭熙等免罪》:「以言求人,曾未聞有所褒表而遽有免罪之旨,不可以家諭戶曉,必有輕議于下者。」
|
見分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事情得以分明、清楚。如:「爭執的兩造之間各執一詞,事情的真相難見分曉。」《西遊記》第五七回:「菩薩道:『既如此,你休發急,教悟空與你同去花果山看看。是真難滅,是假易除。到那裡自見分曉。』」
|
分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清晰、明白。如:「事理分曉」。
2.事情的底細或結果。如:「案情終獲分曉。」
3.道理。如:「沒分曉」。
4.天將明。唐.樊晦〈燕巢賦〉:「形如聚粒,霽光分曉,出虛竇以雙飛。」
|
曉行夜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白天出來活動而晚上休息。形容趕路匆忙的樣子。《西遊記》第九回:「丞相領旨出朝,即往教場內點了兵,徑往江州進發。曉行夜宿,星落鳥飛,不覺已到江州。」《儒林外史》第三四回:「莊紹光從水路過了黃河,僱了一輛車,曉行夜宿,一路來到山東地方。」
|
少年袂曉想,食老毋成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
曉之以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曉之以理又稱為「運用理性」,係指送訊者在傳送訊息時,對於訊息內容,應提供較高合理性、發揮說服力的一種溝通的策略。即是溝通時如能在「理」字上站得很穩,就可能立於不敗之地。俗話說:「有理走遍天下,無理寸步難行」,就是這個道理。
送訊者若要對訊息內容闡明其高度合理性時,可考慮採行下列作法:(1)建立明確的、可達成的溝通目標,確實掌握溝通的主題和方向;(2)從收訊者所持價值體系或情理法著手,以引導他們朝目標的方向;(3)先強調和收訊者在利害上成觀念上的共同基礎,然後再鼓勵收訊者接受速訊者所倡議的新觀念成新作風;(4)提出具體、強而有力的證據,以支持訊息內容的主要論點;(5)使用謹慎的...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