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28.134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唯唯諾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3.明.海瑞〈主簿參評〉:「主簿者,掌一縣簿書之事也。……苟勾稽錯亂,追呼朦朧,有錢則寬徵,無錢則急比;且計糧數之多寡,而繭絲之有大封、小封,以為常規之入焉。是憑家兄為驅使,了不能以自主,徒老死於簿書間也。又何異於王珣輩唯唯諾諾,僅供公之喜怒也哉!非主簿也。」
輪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構成圖形、物體的外緣或主要線條。如:「在朦朧的燈暈下,她臉蛋的輪廓顯得分外柔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架設、架起。如:「搭橋」、「搭帳棚」。唐.韓偓〈夜深〉詩:「夜深斜搭鞦韆索,樓閣朦朧煙雨中。」
清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反詞:微茫、含糊、模糊、籠統、含混、朦朧
迷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景物朦朧不清。如:「細雨霏霏中,江上景物有點迷濛。」
渺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景物遼闊無際,模糊不清的樣子。[例]湖上煙霧渺茫,朦朧中別有一番景色。
一頭霧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頭腦裡朦朧一片,無法明白。如:「這齣戲毫無主題,看得我一頭霧水。」
清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反詞:朦朧、模糊、含糊、糊塗、隱約
渾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傳說中天地未形成時,元氣不分、模糊不清的狀態。漢.王充《論衡.談天》:「說《易》者曰:『元氣未分,渾沌為一。』」也作「混沌」。
2.模糊不分明。《抱朴子.外篇.廣譬》:「渾沌之原,無皎澄之流;毫釐之根,無連抱之枝。」也作「渾敦」。
3.相傳為堯舜時四凶中的驩兜。見《史記.卷一.五帝本紀》。後用以比喻冥頑糊塗不開通。也作「渾敦」。
4.莊子寓言中的中央之帝,天然無耳目鼻口。見《莊子.應帝王》。後用以比喻自然淳樸。漢.揚雄《太玄經.卷六.馴》:「渾沌無端,莫見其根。」
5.神話傳說中的惡獸。漢.東方朔《神異經.西荒經》:「崑崙西有獸焉,其狀如犬,長毛四足,似羆而無爪,有目而不見,行不開,有兩耳而不聞,有人知往,有腹無五臟,有腸直而不旋,食物徑過,人有德行而往牴觸之,有凶德則往依憑之。天使其然,名為渾沌。」
魂飛魄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三)01.元.高文秀〈啄木兒.朦朧睡巧夢成套.玉抱肚〉曲:「這嬌人何方姓名,素不曾識面調情,平白地將人勾引,魂飛魄散,使我戰兢兢,覓盡天涯不見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