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10.906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信誓旦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4.清.朱彝尊〈宋烈女行〉:「村民蘭州廝,大義結夫婦,忽登泰山籙,人壽不得久,女方曬穀,聞之聲悲哀,長跪告父母︰『兒當從黃泉下,信誓旦旦不可乖。』」
盲人摸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4.清.朱彝尊《經義考.卷一一四.詩.袁氏毛詩或問》:「仁〈自序〉曰:「朱元晦於《詩》,盡去孔門序說,而以意自為之解。盲人摸象,豈不揣其一端,然而去象遠矣。」
別開生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4.清.朱彝尊〈跋師子林書畫冊〉:「自言用圖寫意,初不較其形似,蓋欲別開生面,不同乎朱趙倪三子爾。」
一笑置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宋˙楊萬里˙觀水歎詩二首之一:出處未可必,一笑姑置之。指笑一笑就把它擱放在一旁,表示不值得理睬重視或不當成一回事。清˙朱彝尊˙答蕭山毛檢討書:即鄙言未合,度足下必一笑置之。
自食其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4.清.朱彝尊〈屠東蒙詩集序〉:「東蒙少補學官弟子,兵後棄去,躬耕於郊野,自食其力,口不言貧。」
詩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毛詩正義·〈詩譜序〉疏》:“孔子所錄,不容十去其九。馬遷言古詩三千余篇,未可信也。”、宋代朱熹、明代朱彝尊、清代魏源等對此說均持懷疑態度。《左傳》中記載孔子不到10歲時就有了定型的《詩經》,公元前544年魯樂工為吳公子季札所奏的風詩次序與今本《詩經》基本相同“季札觀樂”見《左傳·襄公二十九年》,對此記載,皮錫瑞據《周禮·春官·太師》賈公彥疏引鄭眾《左氏春秋注》雲“傳家據已定錄之”,認為“傳者從後序其序,則據孔子定次追錄之,故得同正樂後之次第也”(《詩經通論》)。現在通常認為《詩經》為各諸侯國協助周朝朝廷采集,之後由史官和...
歌功頌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4.清.朱彝尊《經義.卷二一六.論語.胡氏寅論語詳說》:「既游庠序,方崇忌諱、肆諂諛,歌功頌德,陵跨唐、虞。」
拖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做事拖泥帶水,不乾脆。《福惠全書.卷七.錢穀部.比較》:「倘一怠緩,轉瞬歲寒,必致拖沓開春。」
2.言詞繁瑣,不切要旨。清.朱彞尊〈夢粱錄跋〉:「嫌其用筆拖沓,不知所裁,未若泗水潛夫武林舊事之簡而要也。」
自私自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只圖自己的私利,而不顧及一切。明.李贄〈王龍谿先生告文〉:「所怪學道者病在愛身而不愛道,是以不知前人付托之重,而徒為自私自利之計。」清.朱彞尊〈處士文君墓志銘〉:「所行所為,事虛文而寡實行,借以文飾其自私自利之心,亦何取焉。」
彈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鋏,劍把。戰國時代齊國人馮諼,因家貧而要求在孟嘗君門下當食客,起先不受孟嘗君重視,而以粗食待之,馮諼乃倚柱彈劍,高歌:「長鋏歸來乎!食無魚。」孟嘗君乃依其要求而給予較好的待遇。事見《戰國策.齊策四》。後因用以比喻因處境困苦而有求於人。宋.蘇軾〈浣溪沙.門外東風〉詞:「山頭回首三吳,不應彈鋏為無魚。」清.朱彞尊〈青玉案.清秋滿目〉詞:「青州從事須沉醉,稷下雄談且休矣!回首吳關二千里,分明記得,先生彈鋏,也說歸來是。」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