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359.59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投鞭斷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2.明.湛若水《格物通.卷一○.儆戒二》:「臣若水通曰:『人之心,儆與肆而已矣。儆則為戰兢臨谷之心;以保有大業;肆則為投鞭斷流之志,而大業以亡。」
層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其家;欲齊其家者,先脩其身;欲脩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脩,身脩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2.並立式層遞:指在語文中,將兩種同一性質的層遞平列的層進排列的修辭技巧。如:司馬光<訓儉示康>:「君子寡欲,則不役於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則能謹身節用,遠罪豐家。」3.雙遞式層遞:指在語文中,當甲乙兩現象有因果關係時,乙現象於是視甲現象的層遞也自成層遞現象的一種修辭。如:方孝孺<指喻>:「始發之時,終日可癒;...
另起爐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詞語︰起爐作灶注音︰ㄑ|ˇ ㄌㄨˊ ㄗㄨㄛˋ ㄗㄠˋ漢語拼音︰qǐ lú zuò zào釋義︰比喻創立見解。見「另起爐灶」條。 01.宋.陸九淵《象山先生全集.卷三五.語錄下》:「見理未明,寧是放過去,不要起爐作(灶)。」(源) 02.清.黃宗羲〈答萬充宗論格物書〉:「靜遠茍明夫意,則格物之工夫即在其中,更不必起爐作(灶)也。」 參考詞語︰自起爐灶注音︰ㄗˋ ㄑ|ˇ ㄌㄨˊ ㄗㄠˋ漢語拼音︰zì qǐ lú zào釋義︰猶「另起爐灶」。見「另起爐灶」條。 01.清.陸隴其〈答嘉善李子喬書〉:「輒欲以胸臆所見,自闢門戶,自起爐灶。」
玩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會其中的意義或趣味。《朱子語類.卷一○.讀書法上》:「讀書是格物一事。今且須逐段子細玩味,反來覆去,或一日,或兩日,只看一段,則這一段便是我底。」
朱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天地之先,畢竟也只是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若無此理,便亦無天地,無人無物,都無該載了。」朱熹強調「格物致知」,即窮天理、明人倫、講聖言、通世故。他把傳統的綱常加以理論化和通俗化,認為「三綱五常」應是社會的最高道德標準,並且認為這是永存而不滅的。這套學說對專制主義和帝皇權力的強化有很大的作用,後來成了統治者的正統理論,影響深遠而巨大。他的學說源自北宋的程顥、程頤,故學術界常以「程朱學派」稱之。 評價陳榮捷肯定朱熹的成就:一、新儒家哲學之完成。二、道統觀念之完成。三、以四書代五經。
豁然貫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處世的道理,包含了「明明德、親民、止於至善」三大綱領,「止、定、靜、安、慮、得」六個修養程序,以及「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八個實踐條目。此章為朱熹進一步解說「格物致知」的道理。所謂「致知在格物」,就是要推廣我們的知識,去窮究每一事物的義理。人心是靈明的,是具有識見的,每一個事物也都有它的道理,只是我們都沒有將事理研究澈底,使得知識無法達到完善的境界。所以教學一定要讓求學之人,運用已知的道理做基礎,更進一步的去鑽研窮究,以求造詣達於極點。努力研究的時間久了,自然有一天會「豁然貫通」,也就是頓時領悟明白,貫串了前後的事理。這樣一來,對於一切事物的內外大小,無不通曉。這就...
大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禮記》篇名。相傳為曾子所撰,論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道。至宋與《中庸》、《論語》、《孟子》合稱為「四書」。
陸九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1139~1192)字子靜,南宋撫州金谿(今屬江西省)人。曾結茅講學於象山,學者稱象山先生。嘗與朱熹會鵝湖論辯,所見多不合。熹重道問學,主張格物窮理;九淵重尊德性,主張心即是理。九淵學說後由明朝王守仁繼承發揚,成為陸王學派。著有《象山集》二十八卷、《外集》四卷、《語錄》四卷。
程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生平:生於北宋仁宗明道二年(西元一○三三年),卒於北宋徽宗大觀元年(西元一一○七年),享壽七十五歲。字正叔,為程顥的胞弟,少明道一歲。二程秉氣,大程溫和而重直覺;小程剛烈而重客觀,其學對後世格物致知的理學派影響極大。  著作:經學和思想的著作主要有《程氏易傳》四卷,《程氏經說》八卷,《伊川文集》八卷,及和大程合錄的語錄以及遺書。觀點:性即理,一陰一陽之謂道,心性情三分……。評價:馮友蘭:「程明道,為程朱理學一派之先驅。」
起爐作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創立見解。見「另起爐灶」條。01.宋.陸九淵《象山先生全集.卷三五.語錄下》:「見理未明,寧是放過去,不要起爐作&a02385-017.jpg;(灶)。」(源)02.清.黃宗羲〈答萬充宗論格物書〉:「靜遠茍明夫意,則格物之工夫即在其中,更不必起爐作&a02385-017.jpg;(灶)也。」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