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37.50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史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張文虎 清朝 求闕齋讀書錄 曾國藩 清朝 史記札記郭嵩燾 清朝 漢書注補正周壽昌 清朝 湖樓筆談 俞 清朝 越縵堂日記 李慈銘 清朝 史記漢書瑣言沈家本 清朝 漢書補注 王先謙 清朝 史記探源 崔適 清朝 史記會注考證 瀧川龜太郎 清朝 觀堂集林 王國維 清朝 史記訂補 李笠 中華民國 史林雜識 顧頡剛中華民國 史記新證、漢書新證陳直中華民國 目錄 本紀 卷     目     內容 備注 本紀 三皇 司馬貞補,有些版本收錄此篇卷一本紀第一五帝 卷二 本紀第二夏卷三 本紀第三殷卷四 本紀第四周卷五 本紀第五...
空前絕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獨一無二,超越古今,無與倫比。清.俞〈清奇古怪〉詩四首之二:「南華文法淮陰戰,都是空前絕後來。」
反脣相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詞語︰反脣相攻注音︰ㄈㄢˇ ㄔㄨㄣˊ ㄒ|ㄤ ㄍㄨㄥ漢語拼音︰fǎn chún xiāng gōng釋義︰猶「反脣相稽」。見「反脣相稽」條。 01.明.沈德符《萬曆野獲編.卷一八.告訐》:「是先朝王聯、趙文華故智。御史輩不受,反脣相攻。以故太倉相公八不平疏,又曰:此又誤矣。」 參考詞語︰反脣相譏注音︰ㄈㄢˇ ㄔㄨㄣˊ ㄒ|ㄤ ㄐ|漢語拼音︰fǎn chún xiāng jī釋義︰猶「反脣相稽」。見「反脣相稽」條。 01.清.俞《古書疑義舉例.誤增不字例》:「於是知不善讀書而率臆妄改,皆與古人反脣相譏也。」
欺世盜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史鰌6>不如盜也。 〔注解〕 (1) 傲:驕傲。 (2) 柔:柔弱屈就。 (3) 仁人:俞曰:「『仁』字衍。」上文說明「夫富貴者則類傲之,夫貧賤者則求柔之」,並不是人之常情,乃是泛言人性,故不應當為「仁人」。 (4) 晻:音ㄢˋ,昏暗的。 (5) 田仲:即陳仲子,田陳古時本為同一姓氏。陳仲子不食兄祿,避居於陵,為人灌園,自食其力。 (6) 史鰌:人名。字子魚,故亦稱為「史魚」。生卒年不詳。春秋時衛國大夫。衛靈公不用蘧伯玉而任彌子瑕,屢諫不聽,史鰌自認未盡職責,臨死遺言停屍在內室而不停放在大廳,終於感動衛靈公。孔子稱讚他:「直哉史魚。」
少見多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1.清.俞《古書疑義舉例.不識古字而誤改例》:「學者少見多怪,遇有古字而不能識,以形似之字改之,往往失其本真矣。」
楷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學習、效法。清.俞《茶香室續鈔.卷一五.姜體書》:「惜其書今無流傳者,否則供童子楷模,頗得也。」
關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拒,並罵辱來使。關索,據傳是關羽之子,但是正史並無記載。其佚聞據說出於南中(今雲南)一帶傳說。 孫關,關平之子,約213年出生。當南郡為吳將呂蒙所攻陷時,被母親趙氏帶到鄉間,改門姓隱居,直至晉滅吳後才回復關姓。關統,關興之子,娶公主,官至虎賁中郎將,無子而終。關彝,關興庶子,在關統死後承襲其位。 後裔據裴松之引《蜀記》注《http://www.guoxue.com/shibu/24shi/sangzz/sgzz_036.htm 三國志·關羽傳》,蜀漢滅亡後,龐德 (三國)|龐德之子龐會盡殺關氏為父報仇,關羽一脈已斷。後...
反脣相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受到指責不服氣,反過來譏斥、責問對方。清.俞《古書疑義舉例.誤增不字例》:「於是知不善讀書而率臆妄改,皆與古人反脣相譏也。」也作「反脣相稽」。
周郎顧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周瑜精通音樂,雖酒過三巡,聽到別人奏曲有誤,必能辨知,知之必顧看,時人為之語曰:「曲有誤,周郎顧。」典出《三國志.卷五四.吳書.周瑜傳》。後比喻聆賞音樂。清.俞〈余蓮村勸善雜劇序〉:「誰謂周郎顧曲之場,非即生公說法之地乎!」
盜名欺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史鰌6>不如盜也。 〔注解〕 (1) 傲:驕傲。 (2) 柔:柔弱屈就。 (3) 仁人:俞曰:「『仁』字衍。」上文說明「夫富貴者則類傲之,夫貧賤者則求柔之」,並不是人之常情,乃是泛言人性,故不應當為「仁人」。 (4) 晻:音ㄢˋ,昏暗的。 (5) 田仲:即陳仲子,田陳古時本為同一姓氏。陳仲子不食兄祿,避居於陵,為人灌園,自食其力。 (6) 史鰌:人名。字子魚,故亦稱為「史魚」。生卒年不詳。春秋時衛國大夫。衛靈公不用蘧伯玉而任彌子瑕,屢諫不聽,史鰌自認未盡職責,臨死遺言停屍在內室而不停放在大廳,終於感動衛靈公。孔子稱讚他:「直哉史魚。」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