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11.978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幕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武官中的僚屬。
僕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職官名。秦時設置,因古時重視武官,用善射的人掌理事物,漢以後各朝都據秦法而有此官。至唐時,左右僕射相當於宰相的職任。宋徽宗時改左右僕射為太宰、小宰,此後僕射之名不復存在。《漢書.卷一九.百官公卿表上》:「僕射,秦官,自侍中、尚書、博士、郎皆有。古者重武官,有主射以督課之。」
官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官吏。《三國演義》第三四回:「隨後劉琦,劉琮父子,引一班文武官僚出迎。」
將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職官名。春秋時代諸侯以卿統軍,故卿通稱為將軍。戰國時始為武官名。漢代置大將軍、驃騎將軍等。臨時出征的統帥則別加稱號,如樓船將軍、材官將軍。魏晉南北朝時,將軍名號很多,職權各不相同。唐代的將軍為環衛之官和武散官。宋、元、明多以將軍為武散官,而殿廷武士亦稱為將軍。清代的將軍為宗室爵號之一,或為駐防各地的八旗最高長官和臨時出征的統帥。目前我國武職高級將官統稱為將軍,分為一級上將、上將(二級上將)、中將、少將四級。
烏紗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烏紗製成的帽子。原為便帽,明代始定為官帽,亦指官職。《明史.卷六七.輿服志三》:「文武官常服,洪武三年定,凡常朝視事,以烏紗帽、團領衫、束帶為公服。」也稱為「紗帽」、「烏紗」。
黃巢之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制能力只能及於首都附近的享兆府;藩鎮的結構也發生變化:(1)武人節度使逐漸取代文人節度使或中央派來的武官節度使;(2)個人間的假父子關係(擬血緣關係)成為節度使與屬下結合的樞紐,與亂前的家兵式的集團型假子關係大不相同。如平黃巢之亂有功的河東節度使李克用(沙陀人)及收有許多假子;叛離黃巢,投降唐式的朱溫(朱全鐘)(註2.)亦然;(3)節度使之間的對立慢慢形成弱勢節度使為強勢節度使統合的局面。強勢節度使統合弱勢節度使後,即派出已經締結主從關係的屬下將領出任被統合藩鎮的節度使與刺史。這些附從節度使亦與屬下締結擬父子的主從關係。...
文恬武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武官員安於逸樂嬉遊,形容天下承平無事。亦用以形容文武官員苟安度日,不務國事。唐.韓愈〈平淮西碑〉:「相臣將臣,文恬武嬉,習熟見聞,以為當然。」
雍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才能據實告誡臣工。因此,雍正即位後,便於雍正元年(1723年)春正之日,連發十一道諭旨,分別對各級文武官員逐一訓飭、申誡,提出從政要求。同時,雍正更結合了其獨裁專制的政治權力,建立了清朝史上首創的「儲位密建法」與「密摺制度」,並採取各種措施以鞏固自己的皇位。在雍正在位期間(1723-1735年),清代帝王集權中央的態勢達到顛峰,已到無以復加的程度。這十三年中,雍正每天御殿聽政,批覽奏摺(或來自各地的秘密報告──硃批密摺),「從朝至夕,殫竭心力,尚恐經理未周。」如此勤於政務,真為歷代帝王所罕見。雖然雍正曾說:「自古帝王,未...
駕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尊稱天子死亡。《三國演義》第八五回:「先主駕崩,文武官僚,無不哀痛。」
披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清代文武官員披在大禮服上的肩掛。清.徐珂《清稗類鈔.服飾類.披肩》:「披肩為文武大小品官衣大禮服時所用,加於頂,覆於肩,形如菱,上繡蟒,八旗命婦亦有之。」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