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6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90.625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比例教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例教學(Direct proportion teaching)目錄1 變數間探索2 理解比例的情境2.1 物理情境2.2 生活情境2.3 任意情境之問題3 提升思考水準4 關鍵字5 參考資料 變數間探索首先應教導學生在兩個變數之間所存在之關係,舉例而言,當甲變大時,乙也會隨之變大,或者當甲變為原來的五倍時,乙也會變為原來的五倍,而有了此種有關質的理解後,則可進一步將變數間的關係分為以下四種:1. 商的關係:舉例而言,4/6=8/12。2. 差的...
比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數學上指兩個量的互相順應,當數量a擴大(或縮小)若干倍時,另一個數量b也隨著擴大(或縮小)同樣的倍數,這兩個量的變化關係即稱為「正比例」。亦簡稱為「正比」。
比例因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例(scaling)是一種物體尺寸的變換。此種變換係利用物體的尺寸或特定點的座標值乘上某一定數來達成,此一定數則稱為比例因數。若設一多邊形的幾何形狀由其邊界頂點之座標(x,y)來界定,其大小可經由乘上比例因數來改變,若令其在x和y方向的比例因數分別為Sx及Sy,則新的座標(x',y')為:
  
  基本上,Sx、Sy可為任何正數值,若此值小於1,則使尺寸縮小;若大於1,則使尺寸放大;若Sx、Sy為同一值S,則物體之尺寸間,其大小比例會維持不變。
同尺度因數。
分數比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數學分數或比值來表示地圖比例尺之方法,通常以英文縮寫「R.F.」或「RF」代表;其表示法如:1/5,000或1:5,000。亦稱自然比例尺。見比例尺。
比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物體承受負載時,應力和應變隨著負載增加而增加,在某個特定值以下,其應力和應變成線性關係,而超過此特定值後,應力和應變成非線性關係,此特定值稱之為該材料之比例限,如圖中σp所示。
像片比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像片上兩點間距離與實地相應兩點間距離之比,通常可用攝影機焦距與物距之比求得。航攝像片則可用焦距與航高之比求得,計算公式如下:s=上述航高應從地面起算,惟地面各處常起伏不平,亦即各地點航高常不一致,導致同一張像片上各處比例尺不一致。一般採用平均地面為起算面,求出像片平均比例尺即可。
比例模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當吾人欲了解設計理念之優劣,或者是針對實物作實驗分析時,可以構建一實體模型進行之;然而若是實體尺寸太大或太小,則不易運作;因此,通常會將實體尺寸依一定的比例,予以放大或縮小後,構建模型使用,此類模型稱之為比例模型,一般常見其使用在實驗室中。
比例尺測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地圖比例尺大小之區分,因用圖目的之不同而有差異。通常工程方面以大於五千分之一地圖為大比例尺圖,小於一萬分之一者為小比例尺圖。軍事或調查統計方面,則以大於二萬五千分之一者為大比例尺圖,小於十萬分之一者為小比例尺圖。大比例尺圖一般以地測法完成之。通常大於一萬分之一地圖,以光線法測繪為主,距離隨比例尺之大小,採用直接量距或視距測定。二萬五千分一地圖,以交會法測繪為主。地貌部份,大於五千分之一地圖,以直接法測繪等高線,小於五千分之一者,則以測定地形要點、對照實地地形,插繪等高線為原則。如測區範圍遼闊,除實地測繪外,亦可採用航測法完成之。
像片平均比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因地面高低不平,或攝影軸傾斜,常使同一張航攝像片上各部份之比例尺不一致。此時可取平均地面作為航高之起算面,以計算像片平均比例尺。或在像片對角線上或對邊量出線段長度,與地圖上或實地相應線段長度相比較,求出各線段影像比例尺後,再取平均數,即為像片平均比例尺。
標準化比例死因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特定族群中某種疾病觀察死亡數和預期死亡數之比。其與SMR的區別為:分母的預期死亡數,是根據該族群的總死亡數和標準人口中死於某種疾病占全死亡人數比例計算所得,而不是利用標準人口年齡別死亡率來計算的。標準化在死因比例比可以計算式表示如下:
  標準化死因比例比(SPMR)=特定族群中某種疾病的死亡數/(該族群總死亡數×標準人口某死亡數占總死亡數的比例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