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6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6.872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以鄰為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3.清.魏源〈湖廣水利論〉:「數垸之流離,與沿江四省之流離,孰重孰輕?且不但以鄰為壑而已。」
歷歷在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西元712∼770)字子美,號少陵,有「詩聖」之稱。他曾經歷唐朝的開元盛世,後又因安史之亂,過著坎坷流離的生活。晚年時,他在詩中追想開元盛世的種種,雖然已經過了多年,但仍舊記憶深刻,好像「歷歷在眼」,非常清楚明白地呈現在眼前。後來「歷歷在目」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於表示清楚明白地呈現在眼前。出現「歷歷在目」的書證如宋.樓鑰《攻媿集.卷五三.西漢會要序》:「開卷一閱,而二百餘年之事,歷歷在目。」
莫逆之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7.《近十年之怪現狀》第一回:「卻說子遷自從被逐回南,便終日在上海流離浪蕩,結識的朋友不少,卻沒有幾個是正經的……只有一個人,是他莫逆之交。」
按部就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或妥帖而易施,或岨峿而不安。罄澄心以凝思,眇眾慮而為言。籠天地於形內,挫萬物於筆端。始躑躅於燥吻,終流離於濡翰。 〔注解〕 (1) 班:排列。
出爾反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據《孟子.梁惠王下》載,春秋時,鄒國與魯國爭戰,鄒國人民皆不願為國家效死,讓鄒穆公非常的生氣與無奈。孟子告訴他說:「你的人民之所以如此,那是因為當他們遭遇饑荒時,官吏們對朝廷隱瞞災情,任由災民流離失所,餓倒街頭,現在他們當然會用這樣的態度回報。曾子不是曾警惕人說:『你現在所做的事情,將會同樣的回報在你身上。』若是您從此施行仁政,未來人民一定也會有相對的報答。」後來「出爾反爾」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你怎麼對待別人,別人也會怎麼待你。今則多用以比喻人的言行前後反覆,自相矛盾。
殫精竭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殫精竭慮」原作「殫思極慮」。白居易,字樂天,晚年居於香山,自號香山居士。他出身在一個小官僚的家庭,青年時期,由於戰亂而在顛沛流離中度過。長期貧困與居無定所的生活,讓白居易真實體會了人民的痛苦,所以他的文學作品中帶有濃厚的現實主義色彩,極能反應真實的世界。白居易仕宦生涯的前期,可說是一帆風順,二十九歲便登進士,三十二歲任校書郎,後來又被拔擢為翰林學士。在這個時期,白居易有感於自身所見所聞,故深有經世濟民的使命感,〈策林〉七十五篇就在此時寫成。文中白居易針對當時經濟、政治、軍事、文教各方面的弊端提出改革意見,大聲疾呼統治者應以天下之心為心,以百姓之欲為欲。而為表明冒死獻言之心,文章起始處先提了漢...
朝秦暮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觀的思緒情懷。此處引述〈北渚亭賦〉的這段文字,便是晁補之感嘆仕宦生涯其實就像經商,總是居無定所、四處流離。也猶如戰國時代的說客策士,周旋於各國之中,早上在秦國,晚上卻又到了楚國,為求生計四處遷徙飄蕩,根本無法掌握自己的動向,對未來既是茫然又是無奈。後來,「朝秦暮楚」這句成語從典源中摘出用來比喻人東飄西蕩,行蹤無定。
平步青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平步青雲」係由「平步」及「青雲」二語組合而成。 「平步」出自唐.白居易〈潯陽歲晚寄元八郎中庾三十二員外〉詩。白居易,字樂天,是唐朝著名的詩人。元和十年他因事被解除在京城的官職,貶為江州司馬,到江州郡治潯陽當一個輔佐太守的閒官。雖然江州太守待他極優,但他還是不免想到自己少年時的顛沛流離,仕途也一直不順利。好友們「平步取公卿」,可憐的自己卻被貶職到這個陌生的南方城市,不禁感慨萬千。 「青雲」,天上的雲,比喻很高的地位。出自《史記.卷七九.范雎蔡澤列傳.范雎》。范雎本來是魏國大夫須賈的門客,曾隨須賈使於齊,須賈懷疑他與齊國私通,歸告魏相,魏相派人差點把他打死。後來范雎逃到秦國,改名換姓,自稱張祿,...
哀鴻遍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詩經.小雅.鴻鴈》:「鴻鴈于飛,哀鳴嗷嗷。」悲鳴之鴻雁遍布曠野。比喻在天災人禍中,到處都是流離失所、呻吟哀號的災民。如:「此地連年乾旱,致使哀鴻遍野,民不聊生,引起了世界各國的關切。」也作「哀鴻遍地」。
望眼欲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草堂」。後來投靠劍南節度使嚴武,擔任檢校工部員外郎,後世因稱為杜工部。嚴武死,他失去憑藉,又再度過著流離顛沛的生活。後來他攜家離開四川欲投靠親戚,途中病卒於岳陽,享年五十八歲。有《杜少陵集》。這首〈寄岳州賈司馬六丈巴州嚴八使君兩閣老五十韻〉詩,是杜甫送好友賈至及嚴武的詩。當時賈至因事被貶岳州司馬,嚴武也因事被貶巴州刺史,杜甫藉此詩表示對友人遭貶的惋惜。詩中並且自傷失官窮老的淒涼,與舊友分散各地的苦悶,因此每日盼望與老友相見,眼睛都快望穿了。詩中的「眼穿」和「腸斷」都是一種夸飾的修辭技巧,「腸斷」表示極度的傷心,「眼穿」表示極度的盼望。後來「望眼欲穿」這個成語可能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盼望極...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