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6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60.545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朝楚暮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觀的思緒情懷。此處引述〈北渚亭賦〉的這段文字,便是晁補之感嘆仕宦生涯其實就像經商,總是居無定所、四處流離。也猶如戰國時代的說客策士,周旋於各國之中,早上在秦國,晚上卻又到了楚國,為求生計四處遷徙飄蕩,根本無法掌握自己的動向,對未來既是茫然又是無奈。後來,「朝秦暮楚」這句成語從典源中摘出用來比喻人東飄西蕩,行蹤無定。
均田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由於東漢末年戰亂頻仍,人民流離,戶口銳減,土地逐漸集中於少數大地主和權勢之家。北魏孝文帝為了制止地主強豪的兼併而實行「均田制」。即男夫十五歲以上受田四十畝,婦人二十畝,老免及身沒則還田,又給桑田男夫一人二十畝,身終不還。其後北齊、隋、唐均沿用此制而稍有變革。
洞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洞穴。唐.柳宗元〈復吳子松說〉:「風出洞窟,流離百物,經清觸濁,呼召竅穴。」
董仲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是人心形於上的表現。但無論是天命或是民心,其轉變都不是突然的,而是有徵兆的。民心不平的徵兆是天災。。流離失所的人群的安撫在寄希望於一新的政權。讖緯的說法開始出現,預言者國之將亡,一政權之氣數將盡。所謂革命,即革去現政權之天命。革命的可能限制了王權的無限擴張,在某一程度上達到的儒者監督帝王的目的。天人感應說既捧了中國帝王又對其權力的伸展有所控制。 著作 董仲舒有一百多篇文章、詞賦傳世,但是今日除了《天人三策》、《士不遇賦》之外大多散佚。《隋書•經籍志》所著錄的《春秋繁露》據說是董仲舒的作品,這個說法暫時為學界所接受;由於...
論定棺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蓋棺論定」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杜甫字子美,號少陵,有「詩聖」之稱。唐代詩人。在政治上不得志,中年後過著坎坷流離的生活,他的詩博大雄渾,千態萬狀,不僅慨嘆自己遭時不遇,亦反映出當時的社會動亂形態。故有「詩史」之名。此詩是杜甫勸勉友人應該出來為世人作事。杜甫舉枯桐可以製樂器,淺水可以藏蛟龍為例,說明人不應處於深山窮谷之中自我埋沒。杜甫認為,人一生的是非功過,要到死後才能論定,友人年力未衰,豈可隱遁山林?應該再出來為世人做事。後來「蓋棺論定」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人一生的是非功過,要到死後才能論定。現在亦用來比喻事情最後已有結論。如:「即使已經蓋棺論定,如有新事證,歷史也有重...
澇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因大雨而造成農作物大量減產的災害。如:「澇災將會造成很多蔬菜價格上揚。」《清史稿.卷二五.宣統本紀》:「癸卯,安徽大雨,江潮暴發,濱江沿河各州縣澇災,發帑銀五萬兩賑之。」
遊戲三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形容一個人,放浪形骸,遊戲人間的生活態度。《兒女英雄傳》第一八回:「只因他一生所遭不偶,拂亂流離,一團苦志酸心,便釀成了這等一個遯跡空山,遊戲三昧的樣子。」
作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興亂造反。[例]東漢時董卓犯上作亂,百姓流離失所。
渙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出汗的樣子。《文選.魏.嵇康.養生論》:「夫服藥求汗,或有弗獲;而愧情一集,渙然流離。」
盛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太平強盛的時代。[例]生在太平盛世的人,很難想像兵連禍結,顛沛流離的痛苦。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