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59.390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日薄西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代的辭賦家揚雄博學多聞,喜歡寫賦,早年最欣賞司馬相如的作品,常常模仿他的風格。後來覺得戰國時屈原的文才比司馬相如更好,但他懷才不遇,投江自殺。揚雄每次讀到他的作品〈離騷〉,都為他對國家的忠心以及被害遭貶的憂傷而感動不已,但他並不贊同屈原自殘的行為。揚雄一生淡泊名利,安貧樂道,認為受重用與否是命運,自己無法掌握。不得意時就該像龍蛇般沈潛在水中,等待機會的來臨。所以他常取用〈離騷〉的詞句寫文章來論述屈原,其中有兩句「臨汩羅而自隕兮,恐日薄於西山」,就是他認為屈原自己在〈離騷〉裡寫到「老冉冉其將至」、「日忽忽其將暮」等,覺得自己來日無多,希望上天能多留點時間,讓他有一展抱負的機會,但最後為何又走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8.豁達、通達。[例]他生性豁達,一生淡泊名利,逍遙自在。
終南捷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終南山距離唐代京都長安很近,常有朝中顯要入山尋幽訪勝或是燒香拜佛,隱居在此的居士因此頗有入朝為官的機緣,所以終南山一直被當成尋求官職的捷徑。盧藏用就是一個廣為人知的例子。他在舉進士第後,並未得到重用,所以就隱居在終南山,後來果然被召入宮中任職,從此一帆風順,屢獲升遷。當時有位道士司馬承禎,他生性淡泊,不求仕宦,一直隱居在天臺山中,因德高望重,數次被皇上召進朝廷問道。睿宗時,司馬承禎又被請入宮中,當他再度要求歸返天臺山時,盧藏用指著終南山說:「您要隱居,那裡就是個好地方,何必捨近求遠呢!」司馬承禎知道盧藏用的過去,於是回答:「依我看,那裡應該是求官的捷徑吧!」盧藏用聽出他話中的譏刺意味,不由得感...
不為五斗米折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願為微薄俸祿卑躬屈膝的諂媚奉迎。語本《晉書.卷九四.隱逸列傳.陶潛》:「郡遣督郵至縣,吏白應束帶見之,潛歎曰:『吾不能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鄉里小人邪!』」後比喻人品清高淡泊。《喻世明言.卷五.窮馬周遭際賣䭔媼》:「古人不為五斗米折腰,這個助教官兒,也不是我終身養老之事。」
與世無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人生性淡泊,與世人毫無爭執。[例]陶淵明在辭官之後便隱居田園,過著與世無爭的生活。
恬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心境安然淡泊,不慕名利。《莊子.天道》:「夫虛靜恬淡,寂漠無為者,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至。」晉.張華〈贈摯仲洽〉詩:「恬淡養玄虛,沉精研聖猷。」也作「恬澹」。
老氣橫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老氣橫秋」這句成語,也許是從孔稚珪所寫的〈北山移文〉中,「霜氣橫秋」一句演變而來。孔稚珪,南朝齊人,為人淡泊清高,好寫作而不樂俗務。他寫的這篇移文主要是藉北山山神的口氣,來諷刺當時有一些人表面像是隱者,心裡卻想得到朝廷的重用。文章中被諷刺的主角周顒就是這樣的人。本來周顒來到北山隱居,那種風度情調,有如張射的日光;凜若嚴霜的氣勢,瀰漫秋日的天空。令人覺得連古來的隱者許由、巢父、務光、涓子都不如他。哪裡知道,他一聽朝廷召喚,馬上動身赴任,把隱居一事當成他成名的晉身階。所以說〈北山移文〉就像是一篇「北山山神的文告」。北山山神貼出文告,告知世人周顒就是這樣一位心在官位的「朝隱」者。文章中的「霜氣橫秋...
落花流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落花流水」是暮春時,凋零的落花被流水帶走的景象。此語常見於詩詞中,例如李群玉的〈奉和張舍人送秦鍊師歸岑公山〉詩。李群玉,字文山,晚唐詩人。他的個性淡泊名利,曾應進士舉,不第。至於詩風,《唐摭言》曾稱他「詩篇妍麗,才力遒健」,算是正面的評價。在這首詩中,李群玉描寫了在暮春之時送友人離去的情景,藉著落下的花瓣隨著水流而去,更讓人平添幾許依依愁緒。「落花流水」本來是客觀的自然景色,在詩人墨客眼中成了離愁、哀傷的象徵。這種意象的借用,像趙嘏的「無限春愁莫相問,落花流水洞房深」、李嘉祐的「落花流水共添悲」都是。五代時,南唐李後主有一闕〈浪淘沙.簾外雨潺潺〉詞,裡頭有兩句:「流水落花歸去也,天上人間。」...
顧名思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汝曹顧名思義」,其中之「義」就是「玄、默、沖、虛」四字的含義,也就是希望這些後輩處世為人能深沉靜默、淡泊謙虛。後來「顧名思義」使用的範圍擴大,被廣泛地用來比喻看到名稱,就聯想到它的含義。有時會略帶貶義,指單就名稱穿鑿附會,不求甚解。
視如敝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敝屣,破鞋。語本《孟子.盡心上》:「舜視棄天下,猶棄敝屣也。」比喻輕蔑,不屑一顧。如:「他性情淡泊,對世俗的升官發財視如敝屣。」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