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75.017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濱田彌兵衛事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導火線2 經過3 談判內容4 結果5 關鍵字6 出處 導火線荷蘭人進佔台灣後,為了壟斷對中國的貿易,於1625年7月決定對大員(安平)的輸出品課徵10%的關稅,並禁止僑居日本的華人到大員經商,引起日本商人的不滿。日本人辯稱他們比荷蘭人更早到大員做生意,使大員成為貿易地,日本在大員應該有特殊權利,因此拒絕繳稅。於是,荷蘭駐台總督送客下令將日本船隻在大員購買的中國生絲1500斤沒收。當時日本商船都有領有官方發給的「御朱印狀」,商人外出貿易是受官...
冷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導火線2 經過3 關鍵字4 出處 導火線冷戰(Cold War)的導火線是西元1945年2月,美國總統羅斯福、英國首相邱吉爾及蘇聯總理史達林,齊聚克里米亞半島上的雅爾達,開會討論重組戰後的歐洲。而為了維持和平,聯合國(註1.)組織應運而生。幾個月後,三國代表在德國的波茨坦申明戰敗德國境內需要設置美、英、法、俄4個管轄區,而位在蘇聯管轄區內的德國首都柏林,也同樣一分為四...
張我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生平:張我軍(1902年10月7日-1955年11月3日),作家,在台灣台北縣板橋市出生長大,祖籍清帝國福建省漳州府南靖縣,原名張清榮。筆名一郎、野馬、M.S.、廢兵、老童生、劍華、以齋、四光、大勝等。他是台灣日治時期新舊文學論戰的導火線引燃者。張我軍與當時旅居北平的臺籍菁英連震東、洪炎秋、蘇薌雨等並稱「四劍客」,作家龍瑛宗讚譽張我軍為「高舉五四火把回臺的先覺者」。張我軍始終反對運用方言於白話文寫作,曾指出:「我們日常所用的話,十分差不多佔九分沒有相當的文字。那是因為我們的話是土話,是沒有文字的下級話,是大多數佔了不合...
村上春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得淋漓盡致,甚至還有愛貓人雜誌前來專訪。 小說家之路 29歲那年,一場球賽成為改變村上春樹命運的導火線,他在柏克萊大學的一場演講上表示:「1978年4月,有一天我突然想寫小說。…當天下午我正在看棒球,坐在外野區,一邊喝著啤酒。…我最喜歡的球隊是養樂多隊,當天是和廣島隊比賽。養樂多隊在一局下上場的第一棒是個美國人,大衛·希爾頓(Dave Hilton)。…我記得很清楚他是當年的打擊王,總之,投出的第一球就被他打到左外野,二壘安打。就是那時我起了這個念頭:我可以寫一本小說。」球賽結束後村上就到文具店買了鋼筆和紙,開始創作他...
八二三炮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導火線2 經過3 關鍵字4 出處 導火線1954年初,東南亞公約SEATO粗具雛型,但各國都不歡迎台灣的「中華民國」加入,迫使國府加緊與美國訂定雙邊共同防禦條約。美國向國府表示,只有在國府承諾不發動大規模軍事行動的條件下,美國才有可能締約。 經過就在東南亞公約醞釀成立之際,1954年5月到8月期間,國府空軍曾多次在中國大陸沿海攻擊中共軍艦,而北京當局也大肆放話要「解放台灣」,目的之一是迫使想參加東南亞防禦條約的國家反對台灣加入。8月1日,周...
詹天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見故鄉父老」的說法。然而此處在1947年2月27日,因其門外的私煙取締衝突而成為二二八事件發生的導火線。 桃花泣血記是台灣第一首流行歌曲。1932年由阮玲玉、金焰主演的電影《桃花泣血記》來台放映,電影業者為了招攬觀眾,請「辯士」詹天馬與王雲峰根據電影的故事,寫下這首歌。歌中描述出生於富貴之家的男主角,愛上家境貧困的牧羊女,可是卻因家世背景懸殊,而受盡屈辱;這樣的題材打動了當時無數青年男女的心。 參考書目大稻埕主題館:詹天馬及二二八 http://proj1.sinica.edu.tw/~photo/subject/D-...
高一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嘉義市處理委員會要求高一生派人協助維持治安,行動結束後族人將獲得的軍火一同帶回,卻埋下日後事件的導火線。之後高一生向官方申請開墾阿里山新美、茶山等地的軍用牧場,向銀行貸款50萬元,還作曲〈移民之歌〉鼓勵族人遷徙開墾。同時他也持續與其他原住民族知識份子共商自治事務,但在當局施壓之下在霧社的會議並沒有開成。1952年9月,高一生等七人被臺灣省保安司令部誘騙逮捕,理由是貪污籌辦吳鳳鄉新美農場農業經費、物資。在偵辦過程中,1952年12月臺灣省保安司令部呈參謀總長周至柔(1899-1986)的代電之中,赫然出現高一生案增加新的...
八國聯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故事八國聯軍(Eight-Nation Alliance)的導火線是中國長久以來受列強的壓迫教案和經濟壓迫,以及官營企業剝奪了生存之道,逐漸蘊積出一股排外反官僚的氣氛。這股氣氛到1898年集結在義和團身上。據說義和團起先與一般民眾結合,反對基督教教案,後來又逐漸與清廷的排外氣氛互通聲息,而倡言「扶清滅洋」。最後獲得清廷的支持,由山東而天津,終於進入北京,沿途攻擊外國人,破壞教堂,搗毀官營企業(如挖取鐵路枕木等等),在北京更包圍外國人於北堂和公使館區。而且西太后聽說「列強要逼西太后退位」的傳言,遂向列強宣戰。1900年,...
法西斯主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模龐大的民眾示威遊行活動。並且把法西斯主義傳遍到德國納粹、西班牙國家主義派。為第二次世界大戰點起了導火線。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墨索里尼英文關鍵字:Benito Amilcare Andrea Mussolini 出處朱明珠/著。世界歷史,2000年出版,頁92~93。紅樹林出版社。
巴爾幹戰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日益強大,匆匆促使阿爾巴尼亞獨立。塞爾維亞人對此惱怒到了極點。兩國間的敵視成為後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線。保加利亞由於被巴爾幹鄰國擊敗,因而轉向復仇主義,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加入同盟國(因塞爾維亞、希臘、羅馬尼亞皆為協約國成員),尋求恢復大保加利亞的光榮。 1914年6月28日,塞爾維亞族學生林西普在波士尼亞首府塞拉耶佛開槍打死奧匈帝國王位繼承人斐迪南大公。普林西普是黑手黨成員,這個組織目標是南斯拉夫的統一和從奧匈帝國統治下獨立出來。塞拉耶佛暗殺事件引起了一系列強烈反應,最終演變成全面戰爭。奧匈帝國發出通牒,要求塞爾維亞採取...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